正文 第32章 2004年酒泉市經濟運行綜述及2005年展望(1)(1 / 2)

2004年,酒泉市各級各部門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緊緊圍繞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經濟結構調整為主線,突出項目建設,加快實施“工業強市”戰略,穩步推進城鎮化進程,著力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保持了經濟較快增長和社會各項事業的協調發展。全市經濟總體呈現出農村經濟運行平穩,工業生產穩中有增,固定資產投資增勢良好,消費品市場趨向活躍,財政收入較快增長,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加的運行態勢。

一、經濟運行的基本特點

全年實現生產總值122.25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11.5%,增速比上年加快1.5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6.82億元,增長4.89%;第二產業增加值56.47億元,增長15.65%,第二產業仍然是全市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第三產業增加值38.96億元,增長10.98%。三次產業的比重由上年的24:43:33調整為22:46:32。

從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及拉動率看,第一產業貢獻率為9.9%,拉動GDP增長1.1個百分點;第二產業貢獻率為56.7%,拉動CDP增長6.5個百分點;第_二產業貢獻率為33.4%,拉動GDP增長2.4個百分點。人均GDP達到12617元,同比增長10.12%。

(一)農業結構調整穩步推進,農村各業運行態勢良好

農村經濟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發展,著力提升傳統產業,做大做強草畜產業,培育壯大特色產業,大力發展二、三產業,不斷提高農村經濟整體質量和水平,農村經濟繼續保持了平穩的發展態勢。

1.種植業結構更趨優化。種植業始終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積極調整糧經飼種植比例,優化內部品種結構,種植結構繼續向高產、優質、高效方麵轉化。2004年,全市糧食生產受政策和市場的雙重影響,種植麵積穩步回升。糧食播種麵積達到50.41萬畝,比上年增長0.04%,總產量28.26萬噸,比上年增長1.9%。受上年棉花銷路好、價格高和今年產前市場信息的影響,農民種棉積極性大大提高,棉花種植麵積進一步擴大,達到66.06萬畝,比上年增長12.46%,創曆史最高水平。隨著城鄉居民對蔬菜消費的不斷增加和蔬菜種植比較效益的提高,蔬菜麵積繼續擴增,種植麵積達到23.6萬畝,比上年增長20.22%。受市場需求的影響,孜然、黑瓜子等小經濟作物播種麵積大幅調減。全市共種植各類小經濟作物5.5萬畝,比上年下降51.41%,其中,孜然種植麵積降幅最大,比上年下降57%。

2.畜牧業發展勢頭良好。市委、市政府始終把牛羊產業作為農民增收的主導產業常抓不懈,在一係列優惠政策的作用下,資金和科技投入不斷加大,使畜牧業呈現出品種優化、總量增加、出欄加快的良好態勢。2004年,牛飼養量22.33萬頭,增長12.2%,其中:存欄17.52萬頭,增長10.8%,出欄4.81萬頭,增長17.6%;羊飼養量:355.39萬隻,增長14.2%,其中:存欄234.2萬隻,增長12.7%,出欄121.19萬隻,增長17.2%。牛奶產量明顯增加,達到4.74萬噸,增長3.09倍。

3.特色農業發展步伐加快。全市各級在鞏固提升傳統產業的同時,充分發揮比較優勢,積極培育特色產業。葡萄、洋蔥、啤酒原料、醬用西紅柿等一些具有增收潛力的特色種植業呈現加快發展的勢頭。其中:葡萄種植麵積達到4.8萬畝,增加0.6萬畝;洋蔥達到7.23萬畝,增加4.32萬畝;啤酒原料達到7.08萬畝,增加0.47萬畝;醬用西紅柿達到1.88萬畝,增加0.03萬畝。同時,通過加大良種引繁力度,優化畜牧業結構,增加草食畜比重,使草畜業效益不斷提升,全年種植優質飼草33萬畝,比上年增加1.2萬畝;調引良種奶牛0.63萬頭,奶牛飼養量達到4.09萬頭,增長23.94%。

4.優勢產業區域化趨勢更加顯著。根據市場需求和各縣(區、市)資源優勢,按照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的要求,通過規劃指導、突出重點,合理調整產業布局,農產品生產向優勢產區集中的趨勢更加明顯。金塔、敦煌、安西的棉花種植麵積占全市的90%,在2003年全國棉花產量百強縣中分別位居第47位、56位和79位;肅州、金塔的製種麵積占全市的94.4%;玉門、肅州、安西的優質牧草麵積占全市的84.5%;肅州、玉門、敦煌的蔬菜種植麵積占全市的91.5%。肅州的奶牛養殖,金塔和安西的肉羊育肥產業成為全市農村經濟發展的新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