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1章 甘肅三線企業發展問題研究(3)(1 / 3)

改革三線企業國有資產管理體製是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的需要。長期以來,三線企業國有資產管理中存在的資產質量不夠高,運營效率低,產權交易不規範等問題,一個根本原因就是管理體製改革滯後,出資人不到位,多頭管理,權責脫節,經營責任不落實,國有資產保值增值難以得到保證。改革三線企業管理體製也是深化企業改革,建立現代企業製度的需要。三線企業的管理體製和經營機製離規範的現代企業製度還有很大差距。造成這種現象的一個根本原因就是長期以來沒有做到政府公共管理職能與國有資產出資人職能相分離,改革三線企業國有資產管理體製,有利於實現政企分開,使三線企業真正成為市場主體和法人實體;有利於形成規範的公司治理結構,加快現代企業製度建設;有利於形成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製,增強三線企業的活力和競爭力。改革三線企業資產管理體製也是從戰略上調整經濟布局和結構的需要,是全麵實現小康社會發展目標的需要,是加快地區經濟協調發展的需要。

對三線企業資產管理體製改革的目的,就是進一步搞好三線企業,發展和壯大三線企業,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在改革中,要堅持四條原則:一是堅持政府的公共管理職能與國有資產出資人職能相分離。二是堅持政企分開和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三是堅持權利、義務和責任相統一,管資產與管人、管事相結合。四是在國有資產國家所有的前提下,由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分別代表國家履行出資人職責。

(二)政策上繼續實行“雙給”或“單給”政策,加快三線企業產權製度改革,使三線企業得以生存與發展

甘肅三線企業調整時期的給政策思路使絕大部分企業得以生存,使電子、機械、冶金、高科技等行業順利實現市場經濟的過渡和與國際市場的接軌,但中型企業仍為三線企業的三分之一左右,仍然有大部分企業需要政策的扶持。80%以上的企業家對此有較高的呼聲,並希望將三線企業調整時期的政策得以延續,同時結合實施西部大開發出台一些地方政策,支持企業發展。堅持“三個有利於”和“三個代表”標準,進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推進三線企業重組步伐,加快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以股份製為主,加快產權製度改革,促進三線企業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法人實體和市場競爭主體。除軍工生產等少數企業外,其他三線企業要以調整和優化產權結構為重點,通過規範上市,中外全資,相互參股,兼並收購等多種形式進行股份製改造,發展混合所有製經濟,盡快使股份製成為主要實現形式,可以考慮,在三線企業改製中采取以下鼓勵政策:

一是企業改製時,企業待處理的流動資產損失、產成品損失、遞延資產中潛虧掛帳和逾期三年的應收帳款,經同級財政、國資管理部門核準,按盈餘公積金、資本公積金的順序衝減。其三年以內的應收帳款,可按改製前一日應收帳款餘額不低於5%計提壞帳準備金。企業存貨可比照上市公司提取存貨跌價準備金,企業已承擔的已離退休人員的醫療費和職工遺屬、長期病休的各項補助費可按有關規定從淨資產中作一次性扣除。二是企業改製時,經政府授權的國有資產管理機構批準,可將已作必要扣除後的資產的10%一30%部分折成股份,按貢獻大小獎勵給企業高級管理人員和有功人員;也可再劃出一塊以股份形式配售給職工個人。配售部分的資產,職工擁有收益權和表決權,無所有權。三是企業改製時,企業曆年的應付工資和應付福利費結合可量化給企業職工,作為職工對企業的投資,職工享有所有權。四是職工用分紅直接轉為股份,職工用應付工資、福利資金轉為股份,以及對經營者和有關人員的股份獎勵在變現前,緩征個人所得稅。五是經營者或骨幹個人出資設立新公司租賃、承包國有企業的部分資產。在約定的租賃或風險抵押承包期內,上交的租賃費或承包費總數和租賃、承包的基期日價值相等時,其產權可轉為租賃、承包者所有。六是內部職_T與經營者的產權受讓方式持股的,一次性付款確有困難的,應允許分期付款,首期付款一般不得低於50%,餘款在3年內付清。七是企業與職工提前解除勞動合同,職工可得到經濟補償金,補償金的標準應按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經資產管理部門的批準確定。企業與職工解除合同前,應付清對職工的全部欠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