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的特色餐飲
參觀完鬥獸場,導遊又在車上侃起來。人們出遊,吃是第一位的。說到吃,要算中國人最會吃。歐洲人與中國人一比,算是白活了。幾千年來都不會吃,還是“茹毛飲血”。你看他們那個牛排,半生不熟,血不拉幾,千百年來一直沒變,至多是加點鹽和油。中國人一生下來就是為了吃,而歐洲人一生下來就是為了活。這話雖然有些過,但吃了幾次歐餐後,深有同感。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我們走訪了位於羅馬Viale Parioli 74號的湖北企業羅馬法律援助中心。這個中心的主任律師馬克先生,蓄著胡須,在一個布置簡潔而明快的會議室裏接待了我們。牆上掛著兩幅西洋畫,靠南麵的窗下有個開放式的展櫃,上邊存放著古代城堡的模具,象征基督教的十字架,還有形態各異的武士。那些武士手持槍戟、身披盔甲,或騎馬或奔跑,威武凜然,八麵雄風。“這簡直是一個羅馬帝國和文藝複興的小型博物館啊!”我們中的一位驚歎道。我們與馬克先生進行工作會談之後,馬克熱情好客,一定要我們徒步去不遠的歐式餐廳吃飯。
羅馬人吃中飯大多比中國人晚,多在午後一點到一點半。我們顯然來早了。歐洲人似乎不喝茶,上的是涼水或者冰水,這對中國人而言很不習慣。
他們吃飯有前餐和正餐之分。前餐實際上就是序曲,上一盤硬得啃不動的麵包,喝的是上好的葡萄酒。邊喝邊聊,時間沒個準頭,據說一頓飯要吃好幾個小時。給我們現場當翻譯的是個羅馬二代華裔,叫徐呈輝,祖籍溫州,六歲時隨父母來羅馬。小夥子頭發往中間隆,形成了一個尖頂,很有力度感。
神侃之際,我學了幾句意大利語。他們幹杯叫“親親”,這還真好記,碰杯本來就是親熱。別客氣叫“不來客”,這也好理解,“不來客”當然就談不上客氣。你好和再見都是“翹翹”,這與漢語好像聯係不上。我用半生不熟的英語問馬克:“Do you speck Chinese?”馬克爽朗一笑,搖頭說:“我隻會說‘你好,謝謝,再見’。”生硬得讓一排人都笑了。
程序走完就上正菜。正菜有意大利的千層麵,烤牛排。牛排很大,足有七八兩,身高馬大的歐洲人肯定不在話下,但對我們這些中國人來說,顯然要撐死。牛排切開,七成熟,果然帶有血絲。傅導講的歐洲人吃得簡單甚至不會吃,又一次得到印證。
上帝能聽到他們的懺悔嗎
羅馬的旅遊不用做廣告,世界上恐怕沒幾個人不知道意大利的羅馬。在古競技場、萬神殿、許願泉、聖彼得大教堂,到處人山人海。旅遊旺季,酒店得提前半月預訂。整個羅馬城就是個大景區,呈開放狀態。他們實行的是低價製。鬥獸場門票僅十二歐元,其他景區全部免費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