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行與思(1 / 2)

《遠行,給你一個故事》共收集了五十一篇我近年來寫的遊記,並配以一百九十多幅圖片,其中在《世界中國》、《人民日報》、《散文選刊》、《海外文摘》、《長江文藝》、《山西文藝》、《長江叢刊》、《青年時訊》、《湖北日報》、《長江日報》、《睿》、《旅伴》、《新商旅》、《湖北畫報》、《汽車之旅》、《楚天下》等國內外報紙雜誌公開發表的有四十五篇。

在我的筆和鏡頭下,不僅有異域的風土人情,更有本土的尋根之懷;不僅有自然山水的生動描繪,更有對旅遊目的地人文曆史的獨到解讀;不僅有大眾化旅遊時代的眾生相,更有旅遊從業人員的精神和生存狀態。高山的雄峻、綠水的柔美、沙漠的蒼涼、草原的遼闊,都在作品裏呈現出不同的風韻,既展示氣勢恢宏的大場景,也捕捉不易察覺的精致和細節。

今天跟讀者見麵的文本,我記不清幾易其稿了。在編撰的過程中,我一直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如今寫遊記的很多,我應該向讀者奉獻出怎樣的不一樣的作品?我不奢求作品的著名,而孜孜以求作品的實誠和別樣。

當我真正成為旅遊人之後,我越發感到遊記不單單寫山寫水,而應跳出山水寫山水,把思維的觸角伸向最廣袤的大地與最浩瀚的天空,在深度體驗中解讀異地的人文曆史。旅行中在被異地景物激動得不能自已的時候,進行一次深呼吸,平複一下狂跳的心,冷靜下來後把“心中的山水”與“自然山水”的不同處挖掘出來,寫出隱秘在山水背後的故事,表達出理性的覺悟,吞吐間從“山重水複疑無路”的困境裏走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天地之中。

時間對我來說特別吝嗇。由於崗位的特殊性,我常常把工作與旅行結合起來,步履匆匆,走馬觀花,很難有充裕的時間深度遊,而我的靈魂卻不願隨著軀體奔波而離開那些曾經到過的地方。雖是匆匆一瞥,那些飄逝的風景卻給人久遠的遐思。為了解讀一地的人文,出發前就做“功課”,搜尋目的地的相關資料,帶著遊客普遍關心的問題去遊去思,留心旅途中相遇的每一個人,每一個不經意發生的故事,歸來後梳理一番,缺什麼補什麼。為寫好一篇遊記,有時候要“惡補”,像一頭餓驢大啖稻草般地貪婪,挑燈夜戰翻閱幾本厚厚的資料,把事先預想的和旅行中遇到問題的來龍去脈弄清楚。

在寫作《又見平遙》時,我一直琢磨:曆盡千年風雨之磨礪,平遙這座古城為什麼完好如初?問司機,問導遊,問平遙老人,認真研讀《細說平遙》,終於找到了答案。走在涅瓦河畔,與同行爭論俄國的彼得大帝和中國的康熙誰偉大,我慶幸出行前閱讀了《世界巨人傳記叢書》有關彼得大帝的章節,將書本裏呆板的文字記載與導遊的講解、大帝在彼得堡留下的遺跡重疊起來思考,獲得了從未有過的感悟和認知,從容而優雅地寫下了《涅瓦河畔的訴說》。還有,《沉寂的生命——憑吊龐貝古城》、《莫斯科,守著自己的靈魂》、《太嶽大興看旅遊》、《厲山遊思》、《認識土家,從長陽開始》等,也是這樣寫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