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十四章 靜夜論秘(1 / 3)

且不說劉明被拖往何處施法,雲霄觀四名清字輩的人等內門中人全部回山之後,指揮院子裏的人各自歸位。

清玄瞅了李墨一眼,臉色不好,不滿之情溢於言表。劉明貪鄙的性格他很清楚,但勾結邪教中人卻是絕對沒那個膽!也沒那心性。他基本可以認定,李墨是在徇私構陷。

李墨微笑著回應清玄的逼視,清楚感覺到對方的不滿乃至不屑,卻絲毫不以為意,轉頭望著清一。清一朝他招招手,帶著他入大殿給三清祖師上香。

“惡狠狠地看著那孩子幹嘛?”清霞微笑著朝清玄說道,目光裏透出一股莫名的東西,似水如絲,“本門就需要他這樣敢想敢做的人!”

清玄的臉居然一紅,不過依舊堅持自己的看法,“唉!那孩子天賦過人,機緣福澤都是一等一,就是心眼過於小了!若是管教不得法,將來不知會幹出什麼事。福禍難料啊!”

清霞輕輕笑了一聲,“他可是清一師兄定下的弟子,你操這個閑心幹嘛?再說,我看這小子腦子甚是靈光,小小年紀就會玩借刀殺人的把戲,不是個分不清輕重的人!至於你想讓他成為你想象中的謙謙君子,卻是千難萬難。”

清玄想想也是,苦笑,“師妹說得對!我自己都做不到,如何能強求別人。”

清霞笑笑,突然想到什麼,臉色頓時一陰,轉身朝後院走去,邊走邊說,“你先想想如何能重振本門才是!築元丹現在就剩下十一粒,要想重新煉製,一時半會哪裏去找齊那些天材地寶?也就是說,新來的這幫弟子將隻有十一人能有機會築基,本門……本門……”說到這裏,她再也說不下去,就差沒哭出來。

是啊!清玄暗自歎息,這完全是雪上加霜。十一名弟子築基,就算全部一次成功,修成金丹的能有幾人?更別說練出元嬰。這雲霄門,真是要敗了不成?想想當年鼎盛時期的風光,他好不甘心。抬眼看看清霞婀娜的身影,他心中升起一個念頭,頓時如初春荒原上生出的草芽兒,頑強地生長。

大殿裏隻有清一和李墨兩人,上完香,清一回頭望著他,沉吟片刻,摸摸他的頭,“晚課後,你來我院子裏,我有話和你說。”

是夜,空中多雲,雙月常常半遮半掩地躲在雲後,偶有一縷銀輝灑下,透過枝頭葉縫,在觀中小路上形成斑斑點點、飄渺不定的亮澤。按照清林的吩咐寫了三遍《道德經》道生一一章,李墨離開居住的清心院,剛剛走到門口,一個拳頭大的光團出現在他麵前一米高處,照著路,引著他朝清一居住的小院走去。

尚未走到北院,李墨隱隱感覺有條人影如閃電般掠過,瞬間就不見蹤影。他訝異地抬頭一望,卻是清風蕩漾,樹影婆娑。難道是錯覺?他搖搖頭,眼見那光團已然行遠,急忙快步追上。

“來了!進來坐。”清一盤膝坐在一張長案之後,正在看書,李墨走進院子,他抬手輕揮,院門無聲無息地合起。

李墨脫鞋入屋,跪坐在清一對麵,身後兩扇木門慢慢滑出,合在一起。

“觀主……”

清一淡淡一笑,“今夜叫你來,不是讓你來叫我觀主,而是要你給我磕三個頭,你可願意?”

李墨一愣,白天他想拜師,清一卻是不許,為何夜裏卻有同意了?他猶豫片刻,“清玄師叔因為白日之事,似乎對小子有了點意見!您為何絲毫不在意?”

“我為何要在意!”清一微微一笑,伸手一畫,一個烏木杯出現在李墨麵前,跟著一個茶壺自動飛到空中,替李墨倒滿一杯熱氣騰騰的香茶,那茶香清悠,潤人心肺。

“您不覺得我心胸不夠開闊?”李墨早就想清楚,在師傅麵前,不能耍小聰明,當竭誠以待。對方能夠理解自己,自己也才能誠心誠意地待他。

“嘿!小墨,仙人,仙人,既是仙,也是人!人有七情六欲,仙難道就沒有?”清一示意李墨喝茶,“今天的事你也看了,這幫修道之人,說是名門正派,行為處事,與世俗中人有何不同?唯一不同的就是逆天修行,能力遠遠大過常人而已。可若講誠信禮義,修真之人,本就逆天而行,藐視世俗規則;若是有成,自持神通法力,益發隨心所欲,父母親情都不放在眼裏,哪裏還會在乎那些莫名的牽絆!那劉明既然敢汙你,就得承受你的報複。無論你以德報怨,還是睚眥必報,一飲一啄,皆是因果!”

“小子明白了!”李墨將茶一口飲下,將杯子放好,真心實意地跪伏在地。

清一泰然自若地受了他三個頭,微微一笑,“為師今日給你上的第一課,那就是要告訴你,在修真界,以力為尊!名門正派,首重修德,目的也是為了增進修為。但萬事唯德,那卻是自尋死路,絕對行不通的!你清玄師叔不滿,那是因為他曾是個讀書人,腦子裏依舊存留著一些執念,那是他個人的事,與你卻是沒有絲毫幹係。”

李墨發現清一的性子完全不是自己想象中的書院裏的老古板,心中歡喜,說話也少了些忌憚,“師傅,我看那藍……藍某人今天來,似乎沒安好心!他這也算是名門正派?”

“怎麼不算?”清一微笑著,又做法替李墨倒了杯茶,“名門正派講的是門派,可不是說的某個人!隻不過,他修為高,法力強,幾百年積蓄成的勢少有人可以匹敵,所以外人畏其威高力強,遂以其人代派。算了!孩子,別人的事情暫且先不用說。我今天要講的第二課,是要告訴你修真的本質。人為什麼要修真?不過是想跳出天規地則的束縛,妄圖長生不老,神通變化,自在無礙!”

李墨默默地重複了幾遍清一的話,點點頭,“徒兒記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