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文心閣三樓,步出邊門,沿甬道走到盡頭,便是昆侖直係收藏玉簡和劍訣的玉海。玉海建在挖空的山腹中,深百丈,最寬處周環近六十丈,底部是一汪深不見底的水潭,半是成半由人工,石壁上鑲嵌著明鬆石,發出蒙蒙綠光,映得來人麵目皆綠,鬼氣氤氳。
郭餘二人一禦劍,一禦鉤,穩穩停在虛空中,放眼望去,石壁上開著無數淺淺的斜槽,曆代祖師收羅的玉簡一一插在斜槽中,槽邊都刻有玉簡的名目,並注上收集者的宗門係”、“五刖”、“鯤鵬”、“鉤鐮”,卻不見“五行”、“禦劍”、“毒劍來旁支有各自的收藏,隻有宗門從昆侖除名,才歸入玉海,由直係保管。
郭臨川繞著石壁飛行一圈,走馬觀花,發現自上而下,玉海大致分為五層,靠近文心閣入口的第一層存放劍訣,數量最少,斜槽大半都是空的,往下第二層存放先人的心得和體悟,多數是關於修劍,也有相當一部分涉及製器和煉丹,第三層存放昆侖弟子的遊曆見聞,足足有數千枚玉簡,塞得密密麻麻,第四層存放各類功法,大概是從玄門修士手中奪來的,冗雜不堪,既不受重視,也無人整理,第五層距離水潭有七八丈高,開鑿了三十多個類似於佛龕的洞穴,供前來玉海撿視玉簡的弟子休憩。
餘瑤伸出手指劃了個圈海有外海和內海之分,這裏是外海,直係弟子可以任意出入,旁支弟子經掌教或邢長老首肯,也能進來查看玉簡,一般以半月為期,不能攜出,也不能抄錄,隻能默記於胸,記多少算多少。內海是昆侖派的禁地,青冥、紅蓮沌四門劍訣就收藏於其中,據內海的入口就在水潭下,掌教在周圍布置了極厲害的禁咒,防護之嚴,不亞於鎮妖塔。”
郭臨川見她緊跟著自己,不舍不棄,笑道:“你不用陪著我,想看什麼盡管去找,我可能會在這裏逗留一段時間,不用管我。”
“那我就去了……”餘瑤難得進玉海一次,也不想錯失良機,之前郭臨川的話讓她刻骨銘心,是啊,什麼都能忘記,唯獨不能忘記仇恨,她怎麼可以因為師門的挫折,就此消沉下去!
“去吧去吧!”郭臨川揮揮手,自顧自禦劍飛到第二層,他對第一層的諸多劍訣視而不見,倒是對林林總總的心得體悟頗感興趣,隨手抽出幾枚,粗粗一過眼,其中一枚是談利用瀑布重壓修煉劍訣,一枚是談豢養火鴉,運用妖火煉丹,還有一枚是談潛入水底,隔絕後濁氣,誕下元嬰,雖然異想開,卻不無借鑒之處。
郭臨川抬頭看了一眼,見餘瑤在上方第一層處細細撿視劍訣,神情專注,心中略有些寬懷,用仇恨刺激她,讓她振作起來,雖然是飲鴆止渴,眼下也隻能這樣了。他隱隱覺得,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裏,他會自顧不暇,餘瑤不能像藤蔓那樣依附於人,她必須照顧好自己,成為他的助力,而不是累贅。
玉海雖在山腹中,空氣卻毫不渾濁,石壁之上開了許多透氣孔,有拳頭大,清涼的微風徐徐送入,夾雜著草葉的清香,沁人心脾。郭臨川連續看了幾十枚玉簡,了無倦意,雖然沒有解決自身的問題,但眼界和思路都比之前開闊,他想到了幾條或許可行的方法,隻是元氣種子在丹田之內,稍不留神就禍及元嬰,沒有十足的把握,也不敢亂試。
他伸出手指在石壁上點了幾遍,隨手取出一枚題為《製器雜》的玉簡,凝神看了幾行,眼前忽然一亮。《製器雜》中談到了將妖獸的骨骸製成法器胚胎,往往靈損,若在煉器的過程中熔入相合的妖丹,可大幅提升法器的品質,以蟒骨鞭為例,用成年血蟒的骨骸製胎,熔入多枚血蟒內丹,煉成的蟒骨鞭偶爾會具有化形的神通,可列入上品法器。
隻是不同血蟒的內丹彼此排斥,殊難共處於一器,製器師需集中鼎火,輔以種種手法,將內丹灼燒至機熔入骨骸中,至於如何集中鼎火,輔以何種手法,什麼是燒至簡中都沒有提及,看來這是製器師的不傳之秘,不足為外人道。
郭臨川受到啟發,若有所思,把玉簡仍塞回斜槽中。
沉寂多時的青蜂劍突然巨震不已,郭臨川駭然心動,立即按在劍囊上,注入元氣,飛劍電出,青鐵蜂王的虛影迫不及待地振翅飛出,直衝至透氣孔前,鳴叫不已,似乎歡欣期待,又有所畏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