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1章 不做教學手段的“奴隸”(1 / 1)

隨著時代發展,學習過程中的教學資源和教學手段也越來越多、越來越豐富,這將在課堂中為我們營造生動有趣的氛圍,並將大大地提升我們的教學效果,但是,有些人卻因此而走入了誤區,由於他們對現代教學手段過分依賴,從而使他們淪落為現代教學手段的“奴隸”。

下麵有這樣的一件事:

一位語文老師在進行作文評講課的過程中,該教師運用現階段應用最為廣泛的多媒體教學手段進行演講,銀幕上列出了學生作文中的精妙處與缺陷點,令聽課教師對演講者的精到點撥嘖嘖稱賞。臨到下課的最後八分鍾的時間內,教師展示事先配好音的“下水作文”,正好與多媒體的屏幕上的文字呈現出行行交疊,而老師這時所表現出來的是在旁邊靜靜地候著,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在評課的過程中,一些聽課的老師對這堂課的首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大多數人認為教師的“下水作文”應由老師親自去讀,這樣教師就可以憑借富含飽滿振奮的情緒、抑揚頓挫的語調、豐富變化的肢體語言來喚醒學生的情緒,促進激師生之間的共鳴,而銀幕上出現的文字和事前錄好的聲音切斷了師生情感的交流,這樣也就削弱了語文教學情感熏陶、師生心靈溝通的功效。

此處評課者的意見是顯而易見的。顯然由於現代教學手段的運用,現在的課堂教學手段正在麵臨著一場革命,由於多媒體、網絡、遠程等教學方法課堂的空間已經拓寬了無數倍,這樣世界也就變“斜了。但是,任何形式的出現都是為內容和目的服務的,現在課堂上的教學手段也同樣如此。換句話說,在各種教學的因素中,教學手段的角色隻是起配合、輔助的作用,現代的科學的教學手段並不能起主導地位,更不能促進課堂上師生間、學生間情感的交流,不能因使用了這種教學手段而能豐富學生的人格和個性。因為在整個的教學過程中,作為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兩個主體並不是單純的教與學的關係,並不能通過教與學兩種手段的改革來實現各自的價值和飛躍,他們需要更多的情感交流和思維碰撞,他們需要在一種平等、民主的關係中實現思想理念的對接和科學教學的升華。從以上觀點看來,這是我們應該推崇的現代教育手段,但我們又不能陷入“唯手段論”的深淵,應該讓活生生的生命體占有主導位置,因為健康的教育應該注意情境創造和感情的融彙。

現在的課堂中,大多數已經使用上了投影儀、多媒體,這是一件意義深遠的事。但是,有些教師在對待這些現代的教育媒體卻出現了誤差,總是認為沒有使用多媒體的課就不是好課,認為使用率愈低愈顯示自己的教學能力差,或者認為現代科學的課堂教學就應是“人機對話”。由於教師被這些想法左右,於是,有些本可以通過簡單的師生互動就可以解決的課程,也被多媒體替代了;有些本來板書就能以解決的問題,也要放到多媒體上投影出來;有些需要特別強調和記憶的內容,也是由銀幕一帶而過的。以上的這些現狀,並不是推進教育手段現代化的最初想法,應引起為師者高度重視。

在這所學校裏曾發生過這樣一件事:學校為了上外語課聘請了幾位外籍教師,他們極少在現代化的語音室裏上課,而特別喜歡利用周邊的環境或設計一些特殊的情境,使孩子們在這設計的氛圍中快樂地接受學習。一天,一位“老外”冒著大雨跑進了校長辦公室,他要校長給他班上的同學買“雨鞋”“雨披”,得到滿意回複後又冒雨直接衝進教室,這樣他就帶著他的學生在“下雨”的情境中完成口語教學……現在,雖然語音室對外語教學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外籍教師的教學方法也為我們提供了可鑒之處。

教育家說,教育是一種發現。發現學生的情感、發現學生的感悟、發現學生的機智和才能是教師的職責所在。要做到這種發現,所依賴的是教師的感情世界。在現今的社會,我們大力推進現代化教育,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應該努力學習和掌握現代教育手段,更要注意努力使自己樹立現代的教育理念,通過這種理念的指導,使教學行為得以優化,從而構建師生間寬鬆和舒適的交流寬帶,通過教學手段的輔佐,以利於創造和諧優美的教學環境,這樣才能更高地達到教育教學的完美境界。

切記:我們千萬不能變成現代教學手段的“奴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