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立富!這樣看來,農村教師確實是急需加強培訓了。您覺得我們應該怎樣看待教師培訓問題?
李瑾瑜!由於我們長期以來對待教師的思維方式已經普遍化和固定化,因而對教師的認識和研究往往是批評、要求、命令、責備和抱怨的方式。教師培訓也是被這種方式所影響,沒有把教師當作有經驗、有能力、有需求、會學習的發展主體,而是當作教師由不合格變為合格、由不適應變得適應的權宜之計。
正因為這樣,如今的教師培訓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一讓人歡喜讓人憂”。讓人歡喜,是大家都認識到培訓的重要,教師不參與培訓不行但讓人憂的是教師培訓的理念、模式、方法沒有根本的改變,因為我們的教師觀沒有真正改變。
正是我們沒有一種站在教師立場上的思維方式,沒有從教師實在的困境當中去理解教師,也就不會對教師有真正意義上的實質性的幫助。農村教師的需要究竟是什麼?他們的生存狀態和發展中的真實困難又是什麼?這些問題,有誰能站在教師的立場去思考、去研究、去解決呢?
尚立富!從“教師立場”來看,您認為我們在農村教師管理上存在哪些不適合教師發展的障礙問題?
李瑾瑜,我覺得主要有這樣幾個問題急需關注和解決。
教室裏搭上幾張木板,上麵鋪好從家裏帶來的花花綠綠的床單被褥,就成了孩子們的大通鋪宿舍。由於學生多,如果誰起夜回來就不容易找到自己睡的地方。冬天的時候,沒有足夠的煤來生火,孩子們就靠互相的體溫來取暖。
1.農村教師受“科學量化”教學評價的影響太重,教師的工作常常被用數字來考量,這怎麼能讓教師在專業自主的原則下進行創造性的教學呢?
2.批評狀態下的聽課、說課與評課,教師的課總被要求進行“是好還是不好”的價值判斷。
3.各種要求下的工作程序。農村學校教師的工作被各種規定嚴格地要求,比如備課、教案、上課、批改作業等,都被學校定格了。
4.嚴格限製下的工作環境。
5.權利與義務失衡的工作路徑。我們不斷從義務的角度上去要求教師,卻很少從權利保障的角度上去關心教師。最典型的就是教師的培訓問題,隻把培訓當作教師的義務去要求教師,根本沒有當作教師應該享有的權利加以保障。
出路從“理解與幫助”教師開始
尚立富:那該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李瑾瑜!說到解決之道,我認為最為根本的是徹底改變長期以來形成的認識和理解教師的思維方式。切實確立“要促進農村教師的專業發展,必須從理解與幫助教師開始”的理念。
在此基礎上,再從這樣幾個方麵加以考慮!首先,必須重建“農村教師”概念,我們現在一提“農村教師”,就像我們提“農村”和“農民”這些詞一樣,已經給它附加了很多的歪曲之意,這些含義常常會擋住我們的目光與思路第二,要確立新的學校發展觀,讓校長們意識到,學校有責任和義務幫助、支持促進教師發展第三,要重振學校倫理文化,從關注教師個體走向建設教學集體第四,要建立農村教師專業發展的支持體係,尤其是從管理角度和專業方麵給予的支持第五,要培育農村教師的積極心態第六,要建立農村教師“賦權”與“增能”的長效機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