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力普有句名言:“很多人都知道怎樣奉承,很少有人知道怎樣讚美。”姑且不論這句話正確與否,在實際生活中,確實有很多人不善於讚美別人,或者是衝撞了別人的忌諱,或者是犯了讚美別人時在方法上的忌諱。
不要太誇張
誇張是為了增強修辭效果而采用的方法,誇獎或讚美一個人,有時言過其實適當地誇張一點更能充分地表達自己的心情,別人也樂意接愛。比如一個男子娶了個漂亮的妻子,感到心滿意足,一次他這樣有些誇張地讚美妻子說:“自從娶了你,我連電視也不想看了。”電視中美女如雲,不可能個個都比不上他的妻子,但這位男士誇張性的讚美卻博得了妻子的歡心。誇張總歸誇張,但如果誇張過度,讚美也就變味道了。有人讚美別人時喜歡用“偉大的”等詞語,給別人戴一些大帽子,很不易為人接受。有個年輕人曾給恩格斯寫了封熱情洋溢的讚美的信,稱恩格斯為“偉大的思想家”。“無與倫比的革命導師”、“馬克思的再現”等等,恩格斯讀完這封把自己吹到天上去的信,給這個年輕人寫了幾句話作為回認,他生氣地說:“我不是什麼導師、思想家,我的名字叫恩格斯。”哥爾多尼說過:“過分的讚美會變成阿諛。”尤其是稱讚領導,更忌訊誇張。馮希樂是個很喜歡誇張拍馬的人,有一次,他去拜訪長林縣縣令,讚歎道:“仁風所感,猛獸出境。昨日入縣界,見虎狼相尾而去。”剛誇過不久,就有村老來報告:“昨夜大蟲連食三人!”長林縣令很不高興地責問馮希樂究竟是怎麼回事?馮希樂麵紅耳赤地回答說:“是必便道掠食。”馮希樂誇張得神乎其神,沒邊沒沿,懂得道理的人絕不會相信野獸也能被仁義教化感動逃跑,刻意奉迎的嘴臉讓人看了惡心。過分的誇張使讚美脫離實際情況,讓人感覺到缺乏真誠的東西在裏麵。真誠的讚美應該是最樸素的,有所保留的,越知己的讚美對方越不應該過分誇張和嬌柔造作,有涵養的人都喜歡自然樸實的讚美。丁聰就是個喜歡自然實在的人,一次,有人讚揚他是“畫家,著名漫畫家,抗戰時重慶的三神童之一—……”,他趕緊打斷了對方,表示不需要戴那麼多帽子。後來,周健強編選了一套《丁聰漫畫係列》,出了不少力費了不少心。丁聰為表謝意,在贈給她的書扉頁上諧謔而樸實地寫道:“健強四姑奶奶:為了這套書,您受累大發了!”如此樸素無華的讚美多具有感染力啊!這難道不比稱讚對方為大編輯、稱讚對方慧眼識珠效果更好嗎?真誠的讚美發自內心,發於自然,讚美是發自心靈的,恭維才是從誇張開始的,真誠的讚美不需要修飾。過分的誇張對受讚美者有百害而無一益。克雷洛夫說過:“過分的讚美對於心智是有害的。”高爾基也認為:“過分誇獎一個人,結果就會把人給毀了。”過分誇張地讚美一個人,往往會掩飾對方的缺陷和不足,使人陷於沾沾自喜的滿足狀態,不思進步,放鬆努力。過分的讚美無疑地是糖衣炮彈,可以毀掉一個人。為了防止自己養成過分誇張的壞習慣,首先要端正對讚美的認識和態度,不要把讚美混同於恭維和拍馬溜須。其次,讚美別人時不要暗藏不良動機,比如嫉妒或有求於對方,都可能使自己讚美對方時言過其實,第三,讚揚別人時要多為對方著想,不要一味誇張,而忽視其存在的缺點和不足。讚揚對方是為了激發對方的幹勁和動力,而不能成為麻醉劑。
不要說陳詞濫調
有人說,讚美是所有聲音中最甜蜜的一種,讚美應該給人一種美的感受,但很多人的讚美語言乏味,淨是些陳詞濫調。陳詞濫調有三種表現:第一,公式化的套詞俗語。一些初涉襯會交際圈的青少年很容易犯這種忌諱,自己沒有社交經驗,見麵就是久仰大名、如雷貫耳、百聞不如一見、生意興隆、財源茂盛等俗不可耐、味同嚼蠟的恭維。這種公式化的套詞給人不冷不熱的印象,使人感覺對方缺乏誠意、玩世不恭,造成不值得深交的印象。公式化的套詞俗語,有時還會衝撞別人的忌諱。一位年輕小夥子到同學家去玩,見到同學的哥哥後上去就來了一套公式:“大哥你好,見到你真高興!久聞你的大名,如雷貫耳,百聞不如一見!”沒想到對方的臉從頭紅到脖子。原來,他同學的哥哥剛因打架鬥毆蹲了15天的拘留出來,這個年輕小夥子根本不明情況就“久聞大名”地恭維了一番,卻揭了對方的傷疤,教訓甚大。第二,鸚鵡學舌,說別人說過的話。一些人在公共場合讚美別人時,自己想不出怎樣讚美,隻能跟著別人說重話,附合別人的讚美。常言道:別人嚼過的肉不香。朱溫手下就有一批鸚鵡學舌拍馬的人,一次,朱溫與眾賓客在大柳樹下小憩,獨自說了句:“好大柳樹!”賓客為了討好他,紛紛起來互相讚歎:“好大柳樹”。朱溫看了覺得好笑,又道:“好大柳樹,可作車頭”,實際上柳木是不能做車頭的,但還是有五六個人互相讚歎:“好作車頭”。朱溫對這些鸚鵡學舌的人煩透了,厲聲說:“柳樹豈可作車頭!我見人說秦時指鹿為馬,有甚難事!”於是把說“可作車頭”的人抓起來殺了。每人人可能都有這種經曆。中國人有個傳統就是別人讚美自己時,自己往往都要謙虛一下。如果是在人多的場合,大家眾口一詞地讚美某個人的同一件事,就會使他陷入很不自在的境地,越是最後幾個讚美的,如果是同樣的話,越讓他感到厭煩。第三,僅僅限於別人專長方麵的話也屬於陳詞濫調。每個人都有一技之長,大家往往都很容易發現這一點,讚美其專長的人也最好,時間長了,被讚美的人聽膩味了,對這方麵的讚美也就不起作用了。比如一個畫家,人們肯定都關注他的畫技,對書法家人們可能僅讚美其書法水平。常言道:好話聽三遍,聽多了鬼也煩。可見,陳詞濫調不僅是社交的忌諱,也是讚美別人的忌諱。那麼,怎樣才能避免陳詞濫調呢?第一,隻有在讚美別人的實踐中才能學地讚美的技巧。青少年應該多參與社會交往,增長見識,積累經驗,擺脫書生氣和稚氣,逐步走向成熟。第二,讚美對方時要投入,抓住對方的心理去讚美。陳詞濫調往往是在不深入了解對方心理的情況下說出的疲於應付的話,無的放矢,沒有目標。隻要把握住對方的脈搏,才能知道他此時的心情和需要,給予別出心裁的讚美。第三,讚美別人專長以外的東西,比如業餘愛好等。聰明的人善於實施“迂回讚術”圍繞對方關注的但又不是專長的方麵進行讚美。舉個例子說,大家都知道空姐們既漂亮又熱情周到,所以聽到的乘客對自己容貌和服務方麵的讚美太多了,可以說耳朵也起了繭子。一位黑人先生一次在下飛機時,很激動地對中國空姐讚美道:“我在國外坐了這麼多次飛機,第一次遇到對我們黑人這麼友好的服務小姐。”這位黑人先生沒有讚中國空姐漂亮,也沒有讚其服務水平有多高,而換了個角度稱讚中國空姐沒有民族歧視的偉大品格,可謂別出心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