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3 / 3)

運用微笑表達意思也許,在傳達喜愛和趣味方麵,沒有任何詞語、姿勢或聲音能與微笑相比。當然微笑有許多類型,真誠的笑容是接受的表示,也是在心理空間邀請他人進一步靠近的表示。商人即使不願微笑,也仍經常使用這種強有力的非言語交際手段,原因就在此。當我們會見他人時,微笑是取得他人好感的一種關鍵因素。然而,造作或“呆板”的微笑隻能起反作用。人們常能識別假笑容,這是因為假笑得不到其他非言語信號的配合。當我們看到某種我們喜歡的東西時,我們大多數人都會無意識微笑。充分運用微笑的魅力,它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是獲取他人好感與讚美的有效手段之一。

點頭我們大都會想如何促使他人按照我們的方法觀察事物,或者同意我們的觀點。當我們提出問題時,事實上我們並不希望他人打斷我們的講話,而隻要他們用諸如點頭之類的非言語交際方式做出反應。在英國,點頭可包含各種不同的意思。通常點一下是表示同意。但有時候也並不如此。如果在點頭的同時,又伴隨啊、嘿之類的會意用語,那麼,這種點頭法實際上隻意味著對方正在傾聽、理解我們的論點。多次點頭表示讚同的可能性更大。快速多次點頭通常表示比讚同更深一層的意思。這種情況一般發生在當我們聽說的事情喚起對方有關記憶的時候。這意味著,我們鼓勵對方支持我們的觀點。在談話、談判、會議及其他形式的會談過程中,如果我們能辨別這些非言語信號,那是非常有效的。

方位在通常情況下,我們會向使我們感興趣的人傾斜身子或者將我們整個軀體向之傾倒。當然,這種興趣不一定總是意味著喜愛——我們很可能試圖去控製他。我們仔細思考三種獨特的位置以及造成這三種方位的理由。

(1)肩並肩這種方位常象征著人與人之間的團結、聯盟、或者至少是中立。與觀點相同的人們“並肩”實屬正常。但這種位置並不總能促進交際。我們時常可以看到,兩個人(一般是朋友或夫妻)肩並肩地默默坐著,目光注視他人,但並不言語。

(2)麵對麵當我們想擴大我們交際的影響時,我們采用麵對麵的位置——它能增加目光的接觸。兩個人想親親熱熱地共進晚餐時,我們也許會按排這種做法。就餐時可在伴侶的正對麵坐下,輕而易舉地捕捉他(她)的目光和一舉一動。當我們想咄咄逼人或控製他人時,我們常常也采取這種位置。傳統的談判位置是“隔著桌子”和“眼珠子瞪著眼珠子”。這麼針鋒相對,又難以避開,當然會給對方增加壓力。除了人們之間的關係無比親密外,這不是一種正常的交際位置。

(3)選擇適當角度選擇適當的方位角度是交際中能使人精神放鬆的位置。你是否注意到,在無人處於支配地位的友好談話中,人們就坐位置的情況嗎?是圍成一圈。“圈子”一詞用來指參與談話的一夥人。這種角度能夠使人們在固定的間距內大量增加目光接觸,而又不會使人感到尷尬,也不會使任何參與者占據支配地位。如果兩人發生了爭辯,其中一人就會移到另一個人的正對麵,很可能縮小兩人之間的間距,經常會掏出“六響槍”——搖動手指或用手指點人。適當的方位對改善、發展彼此間的關係很重要,運用恰當的關係能幫助你達到目的。一生中,我們都在使用著非言語技巧,但是,我們大多數人並沒意識到我們具備這些技巧,因而不去有意識地發展他們。我們似乎偶然會學到一些技巧,但我們更應該有意識地訓練這些技巧。無論在工作還是生活中,運用了非言事技巧,都會使我們獲得很大的好處,帶來很大的收獲。非言語技巧有時是語言所不能表達的,正如前麵已說過的:行動勝於語言。有時候采取一個行動要比說上很多話還有用,它能在內心打動別人。經常運用非言語技巧吧,它會使你被別人所接納的。非言語技巧會增加你的個人魅力,這是衣著和裝扮無法比擬的效果。要想獲取別人的讚美,要想做得更好,那就多運用非言語技巧吧,它超出了一般語言交流的技巧。

8三位一體:鱷魚腦、馬腦、人腦

首先,需要知道,在人的腦子裏同時存在著三個腦子,這就是鱷魚腦、馬腦、人腦。所謂鱷魚,就是大家所知道的爬蟲類的鱷魚腦子;馬,即動物腦子。從人腦的構造分布來看,鱷魚腦(腦幹)在最底層,上麵的是更加進化了的哺乳動物的馬腦,最後是隻有人才具有的人腦,居於馬腦之上。人活著,要工作要交際,就免不了有時會精神緊張,產生擔憂、焦躁不安的感情,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很難圓滿完成各種任務,那怎麼談得上獲取他人的讚美呢?所以,我們要設法解除緊張,精力充沛地處理各種事務,這樣才可以做到遊刃有餘,百戰不殆。假如依靠飲酒、卡拉OK都消除不了精神緊張的話,那該怎麼辦?原來就不會飲酒、不擅長卡拉OK的人又該怎樣消除精神疲勞呢?鱷魚腦、馬腦雖說是動物的腦子,但也不能等閑視之。鱷魚腦能承擔很多功能,從呼吸到維持心髒跳動、保持體溫、消化食物等還有自我防衛功能。馬腦居於鱷魚腦之上,其作用是賦予動物以感情。對動物而言,所謂情感是指:對周圍的情況作出判斷,然後采取有利於生存所需的恰當行動的一效率極高的雷達。比如麵對敵人。馬腦必須於瞬息之間作出判斷:眼前這個敵人是可怕還是並非如此?是應逃之夭夭?還是決一雌雄呢?倘若這些判斷建立在理性基礎上的計算機來完成的話,就太複雜了。首先,計算機須測量對方同自己之間的距離,比較計算一下對方與自己的跑速,然後再比較牙和爪這兩種武器究竟孰優孰劣——還未等以上程序全部完成,自己早被對方吃掉了。真沒想到,“思考”竟是一種效率極低的行為。動物是不會做這樣慢慢吞吞的事情的。動物憑感情支配其活動。若感到恐懼,則拔腿就逃、猶如脫兔。勃然大怒時則露出獠牙張口就咬。堂堂正正地居於鱷魚腦、馬腦之上,或者說包圍在它們四周的是大腦,即人的腦子,諸如思考、計劃、創造等這一類人所特有的功能,都是通過大腦來實現的。開動人的大腦,創建紛繁複雜、光怪陸離的社會的是人自身。在這樣的社會中,人已不能憑借感情行事了。唯有理性才受到歡迎、稱讚;若毫不掩飾地流露出自己的感情,則被認為是不禮貌的、粗野的表現。因此,無論公司也好,家庭也罷,在我們的周圍總聽到說這樣的話——你要冷靜、理智、合理、抑製自我。人倘若過於粗暴地處理自己的感情,那麼,起支配作用的腦子就會感到苦悶,幾乎要大鬧起來——“你們怎麼如此對待我。不要小看我了。”這就是承受精神緊張的狀態。日本的薪俸階層者們常去小酒站,因為酒精可以使人腦,即大腦休眠。這樣,平時受到大腦抑製的馬腦便恢複了精神,隨即,感情就毫無掩飾地迸發出來,甚至不可收拾。具體地表現為:酒醉後時哭時笑,喜怒無常;甚至平時看上去舉止十分規矩、謹慎的人,突然去調戲身旁的女性。鱷魚腦、馬腦、人腦各自獨立地承擔起不同的功能。但是,實際上三個腦子之間是溝通的、互相影響的。比如說,某店規定翌日為結算銷售額的最後期限,可有個營業員直到此時還未完成營業額。麵對擺滿著極其豐盛的山珍海味的他,若在平時一定會狼吞虎咽的,而今天卻絲毫不想動筷。那在他的腦海中想著什麼呢?首先,在大腦中出現這樣的信號:“憑這樣的成績,又得挨經理一頓訓了。”然後,信號傳到馬腦,馬腦旋即感到不安:“怎麼辦呢,太糟糕了。”接著,信號又傳到自律神經。自律神經接到信號後立即作出反應:“明白了。情況確實非常緊急!必須設法提高銷售額。現在可不是從容用飯的時候,先暫時別吃飯了。”於是,從胃裏將血液抽去,停止了消化活動。於是,作為維持身體活動所需的能量將糖放入血液之中。大腦掌管食欲的那部分察覺到放入的糖後,誤以為“剛吃過飯,所以血液中糖分才多的”,遂抑止了食欲。以上這種令人眼花繚亂的一連串活動,就發生在煩惱不安的營業員大腦之中,這就是最初受到的精神緊張的打擊。倘若長時期受到這樣的打擊,就會導致胃潰瘍、胃穿孔等症狀。當人們產生這種擔憂、焦躁不安的感情時,鱷魚腦、馬腦每次都會興奮起來,自律神經也必然施行臨戰體製。但是,若這種狀態長期下去,身心自然容易疲勞,結果會造成免疫力衰退,誘發各種疾病。為了避免以上情況的經常發生,應采取什麼方法來預防呢?我們建議采用以下三種方法,以“增強心和腦的功能”。①更加重視、珍惜感情②養成積極思考的習慣③寓積極的思考於潛意識之中,之後則聽憑潛意識支配行動簡而言之,就是要努力成為鱷魚一般的人、馬一般的人。大腦是理性、智能之腦,是為了更好地適應人類社會,即“為善於生存於世所需的腦”。現代社會的基礎是教育,它已形成一種偏重於大腦的體係。但是,若要真正有效地開發大腦的智能,則必需具有健壯的鱷魚腦、馬腦才能實現。隻有使鱷魚腦、馬腦、人腦這三者相結合,我們才可能成功地立足於社會,處理事情才顯得遊刃有餘,也才有可能獲取別人的賞識與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