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的誕生及其在信息領域的廣泛應用,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方式,使人類社會跨入了全球一體化、網絡化的新時代。以信息獲取的高速快捷和交流日益頻繁為基本特征的社會信息化使得圖書館越來越成為社會的重要信息來源和支柱。作為文獻信息中心的各級各類圖書館正麵臨著一個全新的信息環境,豐富的網絡信息資源為圖書館的信息服務提供了廣泛的資源基礎,也對圖書館的生存和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在這種情況下,圖書館如何利用更加優化的技術手段,為讀者提供高層次的信息資源,建立用戶交流的信息環境,使館藏資源真正成為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和信息基礎設施得以有效快速傳遞和利用的知識資源,已成為新信息環境下圖書館發展的必然趨勢。

(第一節)新信息環境與圖書館發展形勢分析

近年來,社會信息化進程已逐步滲透到社會生活中的各個角落,作為與信息資源息息相關的圖書館,其生存環境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以互聯網為代表的現代網絡信息技術不可避免地對傳統意義上的圖書館產生強大衝擊。文獻信息量的激增和以計算機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在圖書館的廣泛應用,給圖書館傳統的建設與服務帶來了嚴峻的考驗和挑戰。

一、從網絡環境到具有“顛覆性”的新信息環境

網絡環境下的現代圖書館,館藏資源不僅以物理實體資源這種有形的形式存在,而且以網絡虛擬化的電子資源這種無形的形式存在。Internet網絡、光盤資料以及各類聯機數據庫檢索係統的普遍應用,使圖書館的服務在不斷發生變化。圖書館服務從最初的手工檢索、文摘服務發展到為用戶提供遠程全文等多媒體信息服務。由於計算機網絡的普及,網上檢索費用越來越低廉,網上存儲和輸出信息變得更加方便快捷,圖書館不再僅僅依靠傳統物理館藏和實體文獻閱覽服務,而是主要依靠網絡化的數字信息資源為用戶提供7×24小時不間斷信息服務。在網絡環境下,人們隻要借助網絡上任一終端,輕輕點擊一下鼠標,就能獲取所需的信息,而且不受時間和地點限製。此時,圖書館的讀者流通量即是在線資源利用的次數,到館率將按訪問圖書館網頁次數計測。例如,借閱工作,以往用戶必須親臨圖書館進行借閱,而現在數字化館藏資源量大大增加,用戶可以通過自己的聯網終端隨時登錄圖書館網站,對TB(Terabyte,太拉字節或太字節或百萬兆字節,是一種資訊計量單位)級的海量數字館藏資源進行檢索,還可以將所需的信息下載至自己的電腦中進行“外借”。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網絡信息資源以及信息服務模式的迅速發展,基於網絡的新信息環境正在形成。新信息環境的標誌主要體現在以下網絡信息傳播模式、信息交流形態的出現:以e-Learning、e-Science、e-Business、e-Government為代表的新的用戶需求和信息行為;以Wikipedia、Weblog為代表的網絡交流平台;以Institute Repositories為代表的機構知識保存平台;以Google Scholar、Google Print為代表的新型信息服務機製;以Open Access、Public Access為代表的新型學術交流模式等。

二、圖書館用戶信息服務環境的變革

數字化、網絡化的信息環境不僅改變了人們生產、收集、組織、傳遞和使用信息的方式,而且也改變了信息服務的機製、結構、服務方式以及用戶的信息行為等,圖書館傳統的服務環境正在經受著來自網絡信息技術與服務環境強大的衝擊。

首先,信息形態多樣化的現實,使傳統的等讀者上門的文獻服務變得相形見絀,數字化信息的集成服務與利用成為信息服務的核心問題,主動的個性化信息推送成為創新服務的重要內容,數字化信息的知識化挖掘和鏈接成為信息服務所麵臨的前沿挑戰。

其次,日趨豐富的多元化信息資源和來自網絡的更為便捷的信息服務環境激發了讀者(用戶)旺盛的信息需求和對圖書館更高的服務期望;以e-Science、e-Learning、e-Business和e-Government為代表的信息環境正帶來新的用戶需求、用戶行為和用戶信息應用機製。這些變化迫使圖書館必須以科學的發展觀,實現自身服務的持續創新和跨越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