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白的前半生簡直就是悲劇,雖然他也是在父母的期待下降生的,但是,他的到來,對於蘇家父母來講,完全就像是個可供使喚的物件,還是那種怎麼折騰都行的物件。
原因是蘇家兩口子比較倒黴,生的第一個孩子竟然是個嚴重的腦癱患兒,不但在感知、交流等方麵有障礙,骨骼發育方麵也比一般孩子要慢,並伴有癲癇。
在八九十年代的農村,誰家要是生了這麼個孩子,不但要被周圍鄰居門嫌棄,更是一個甩都甩不掉的負擔。稍微迷信,甚至不負責任一些的家庭,甚至會在發現孩子身上的毛病以後直接將人遺棄。
和這一類人比較,蘇白的父母還算是有良心的,因為他們並沒有嫌棄隻能吃白飯的大兒子,反而將他好好的養了起來。哪怕這個孩子已經變成了一家子的拖累,他們也沒虐待過他。但要說花錢給他醫治,確實有些力不從心了。
等孩子長到了五六歲的時候,蘇家兩口子不知道腦子抽了什麼風,竟然真的聽了家裏七大姑八大姨的建議,又要了一個孩子。美其名曰,等將來蘇家兩口子老了,不是還能有個弟弟或者妹妹來接他們的班照顧老大麼!
這個原因,在後來的很多年裏,一直像是一個緊箍咒,牢牢的套在蘇白的腦袋上,隻要他稍微起了點反抗的心思,家裏兩個老的就像唐僧一樣使勁念咒,直到把蘇白念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為止。
其實,蘇白出生的時候,蘇家老兩口也是著實擔心了一把。那個年代,醫療水平還沒有現在這麼高,蘇家人生活水平又有限,能夠就診的也不會是太大的醫院,大夫隻能憑借自己已知的醫療數據告訴蘇家兩口子,理論上,如果他們這一胎是女孩兒,同樣是腦癱的幾率幾乎少到沒有,但要是還是男孩兒,那麼幾率就是百分之四十。
想到自己沒了,腦癱的兒子就徹底沒了著落,蘇家父母還是咬著牙下了決定,概率再小,他們也得試試。
十月懷胎,蘇白就在蘇家人期待的目光下降生了。萬幸的是,蘇白並沒有攤上那倒黴的百分之四十。但蘇家兩口子,好像還是有那麼點不高興。
如果是女兒多好!都說女兒心細,女兒是母親的貼身小棉襖,那麼,女兒將來照顧起他腦癱的哥哥,肯定是要比弟弟細心的多。
卻說蘇家兩口子本就生活艱難,一個腦癱了的大兒子已經很難辦了,再加上一個嗷嗷待哺的小兒子蘇白,沉重的負擔,幾乎壓得兩人喘不過氣來。
好在日子再難,挺一挺也就過去了,大人忍一忍,總不至於真的少了兩個孩子吃的喝的。最難辦的還是蘇白到了上學的年齡,卻沒法像是一般小孩兒一樣去讀書。原因有兩點,家裏大人都去掙錢了,如果蘇白也不在家,老大就沒人管了。而且,蘇白要去讀書,每年的學雜費,對於這個本就不富裕的家庭來講,又將是一筆不小的開支。錢去哪兒籌呢?
別看那時候的小蘇白隻有一丁點兒大,但該給自己爭取利益的時候,他可是一點都沒有退縮的意思。在蘇奶奶的幫助下,抗爭再三,畫了無數如果他能夠接受到更好的教育,掙了錢才能讓這個家過得更好的大餅後,蘇白終究是趕了個末班車,跟著大院兒裏其他同齡的孩子們去上學了。
可是,蘇家老大,蘇睿該怎麼辦呢?總不能放任著讓他在家裏自生自滅吧?還是蘇奶奶心疼孫子,強撐著自己一把老骨頭,在其他三人都不在的時候,來幫著照看了蘇睿。
那幾年,小小的蘇白,幾乎是看著本就矮小佝僂著身子的奶奶,以,肉眼可見的速速衰老了下去。毫無辦法的蘇白隻能逼著自己,在課業上努力努力再努力,因為他知道,隻有自己真正出息了,奶奶的苦才沒白受。
蘇白知道自己上學的機會來之不易,所以對能上學能汲取知識的日子也就格外珍惜。一晃六年過去,當蘇白將全校第一的成績單帶回家時,那個隻有一丁點兒大的孩子已經長成了將近170公分的大小夥子。
蘇奶奶見到孫子的成績單時,整張臉笑得都是褶子。而應該同樣高興的蘇家兩口子,卻是半點都笑不出來。
按理說,蘇白這樣的成績,要是放在一般家庭裏,大家使把勁,肯定是要送他去市裏好一點的學校讀初中的。可蘇家供他讀完小學都已經很吃力了,哪還能有閑錢給他交高昂的借讀費去市裏讀初中?再說,蘇家兩口子就是拿得起這個錢,他們也不會出。那些攢下來的錢,可是要留著給他們腦癱的兒子將來養老用的,現在都花在健康的小兒子身上,萬一打了水漂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