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打一張桌子,木匠必須有適當的工具。要學會怎樣打一張桌子,學徒則需要比老木匠師傅所需的更多的工具。學到了嫻熟的手藝之後,工人就知道怎樣用低劣的用具幹活,就像用小提琴上一根弦便能彈出曲調的演奏能手一樣,爐膛裏的撥火棍也能當弓用。但是,在掌握技巧之前,人們需要用很少的設備或者用錯誤的設備,在黑暗中摸索前行。老師傅拿一把銼刀也能當刨子使,但新手就不行。
這裏確實有一個取得成就大小的問題。然而,非常奇怪的是,幾乎沒有哪位學習者認識到自己對用具多麼依賴。亞伯拉罕.林肯難道不是借助滴在自己木屋地板上一塊牛油的亮光去學習的麼?看看他取得了多大的成就!是啊,這個事實聽起來確實讓人信服——但那是開始對事實進行分析之前。你可以發現好幾個方麵:比如,林肯的學習用具如果再先進些,那他取得的成就肯定比他實際取得的成就大得多。但他用當時的用具便取得那麼大的進步,這倒真令人驚奇。
還有,不要忽視這一事實:19世紀上半葉人們必須學習的知識,要比我們如今必須領會的知識簡單無數倍。如果林肯必須學習微積分、生理化學或國際金融,那會怎麼樣呢?假設他致力於學習醫學而不是法律又會怎麼樣?再假設當時的醫學和我們今天的醫學一樣先進。他能有那麼多時間學知識嗎?那可能需要點上1000年的蠟燭。他實際學到的知識有多少呢?
還沒有一個普通高中生為了從某所一流學校畢業必須學習的知識多。而且我相信,他學習的知識中,大部分都是法律。法律啊,那可是所有學科中最落後、最荒謬的學科!法律主要是幾套基本原則和一堆案例而已。其中的材料任何一位聰明的男孩都可以獨自閱讀,而且會理解得很好。
如今的“閣樓天才”之所以被時代淘汰,僅僅是由於現代的學習沒有適當用具的輔助幾乎不可能完成。這並非機器時代帶來的影響。相反,它恰恰來源於使機器時代成為可能的那些事實本質。當代科學使學習的藝術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即便是我們通常認為屬於基本知識的學科,近期也得到了極大拓展。與50年前相比,學習者需要更多的用具來輔助。
堅持閱讀嚴肅雜誌
如果你讀書純粹為了娛樂,那麼看流行雜誌就可以。但是,學習者在裏麵幾乎找不出一行文字證明自己花錢買這種雜誌值得。而他也沒有權利對這種雜誌抱更大的期望。因為這種雜誌是寫給無數人看的,為什麼非得滿足極少數渴望長知識、做學問的讀者的願望呢?
在這個世界上,任何國家都沒有堪與我國相提並論的專業期刊。如今,幾乎一切值得一學的知識,我們的部分期刊中都有;而且總體上看,這些雜誌編輯得也不錯。你在雜誌的欄目中能學會與所學學科相關的時事知識,還能看見該領域的專家;而且一直往下讀,你也能很容易地領會其中的專業術語。我定期會閱讀十幾種以上領域的同樣數量的雜誌,而且確實感到它們為我提供了無窮的動力。我經常會發現某些文章超出了我的理解能力,但這些文章卻起到了激發我好奇心的目的。其他的文章則為我提供了各種各樣的信息。在你自己的研究領域中,你將同樣能發現這一點。
買書
美國人並不愛讀書,美國人的多數書籍更多的是讓收破爛的人撿了便宜,而不是讓讀者受益。普通學習者買不起優秀圖書,我擔心這種現象在很長時間內不會改變。如果總共花不到100美元購買學習某重要領域所需的讀物,這種書目清單恐怕不好開。因此,公共圖書館擠滿學生的現象也就不足為奇了!
另一個難題就是:學習者必須在學習過程中謹慎行事,以免受外界蠱惑購買毫無意義的書籍。最近,市場上到處充斥介紹各種學科的所謂“入門書”從玄學到擲刀遊戲應有盡有。對於認真的學生來說,這種書帶來的幫助,就像豚草對幹草熱的幫助一樣。這種書的確能為某個不同的讀者群體即所謂的“不求甚解者”以及裝模作樣者服務。在“不求甚解者”看來,良好的閱讀就是在觸摸一下文學大花園每支花朵上的花瓣,而裝模作樣者本來隻會鸚鵡學舌般地拚寫一句話,卻裝著領會了整整一本書。
判定準則:如果美元對你很重要,那麼隻在某位專家的推薦下購買入門教材或教科書。絕不要盲目相信圖書的內容簡介。
選書
有時候,對學習者來說,一本好書恰恰是最不適合的書。這隻是由於書的作者學問太高,從而無法回避在傳授知識時過於高深。偉大的專家幾乎都沒有找到向普通讀者傳授基本原則和專業論點的竅門。比如,伯特蘭.拉塞爾是世界上最傑出的數學家和邏輯學家,但他卻未能使數學和邏輯學得到普及。隻有在自習並非權威的學科領域——特別是政治哲學領域,他才能熠熠生輝。在這一領域,他確實有過人的智慧與學識。而從某種角度講,約翰.杜威、羅伯特.米利肯、愛因斯坦以及其他思想和發現領域的領頭羊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