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確定了,去哪裏創業呢?在美國,固然可以,發達的互聯網產業,完善的配送體係,齊備的信用係統,更重要的是,美國人有使用電子商務的習慣。可以設想,即使從巨大的市場蛋糕中切下一小塊,也意味著巨大的利潤空間;然而,美國的競爭也會更激烈,更重要的是,祖崢並非土生土長的ABC,去美國之前的15年,他都生活在北京,對這片土地有著強烈的歸屬感和民族認同感,對於國內特別是北京中關村的創業環境和市場機會,他非常認同。“中國是最適合創業的地方”,於是,祖崢決定回國創業。離開祖國的十幾年,大洋彼岸的中國經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互聯網產業更是一派熱火朝天。門戶網站、遊戲網站、社交網站,中國的互聯網緊跟著世界的變化,同步前進,但是電子商務卻仍在啟蒙階段,觀念和習慣上的障礙使得中國的大多數商家和消費者沒有完全接受這一模式。
空白,意味著無盡的機會,更意味著無盡的艱難。祖崢看到了自己潛在的機會,也麵臨著創業之初的挑戰。但是,他堅信自己對市場的判斷。2006年,祖崢回到祖國,回到中關村這個他曾經成長、生活了15年的地方,開始實踐他的創業夢想。
雖然祖崢已經做好了準備,但回國之初,思想觀念和生活習慣的一些矛盾和衝突仍然不可避免。
祖崢遇到的首先是時間觀念上的差別。創業之初,祖崢經常要約客戶麵談,客戶說下周二見麵,他的意思是說,下周日之前見麵都可以:如果說下午三點半見麵,指的是三點半到五點半之間。這種與美國時間觀念上的巨大差異曾經讓祖崢非常苦惱,因為這極大地降低了他的工作效率。現在,祖崢已經慢慢地習慣這種“模糊”的時間觀念了。
其次是商業模式觀念的突破。因為購物搜索在國內還是一個比較新的概念,很多電子商務網站不認這個平台,從技術上來講,麥芽網這個搜索平台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從商業模式上不能為很多電子商務網站所理解,它究竟會有怎樣的效果,人們都在觀望。所以他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用自己的創業理念說服客戶。而更多的時候,祖崢所倡導的商業模式會被認為是騙錢,直到他在“贏在中國”中為大家所熟悉和認可。
盡管有著觀念和習慣上的差異,但祖崢對國內的大環境還是很看好,而且政府方麵給了他很大的支持。“在中關村辦事都是一路綠燈,效率要比我想象的高得多。”中關村的創業氛圍濃厚,學術氣氛濃厚,企業信用良好,回國兩年,祖崢依然認為,“中國是最適合創業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