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電子郵件調查(e-survey)
將問卷直接發送到被訪者的私人電子郵件信箱中,引起被訪者的注意和興趣,主動地填答並發送回問卷。這種方式的調查需要實現收集目標群體的電子郵件信箱地址作為抽樣框。類似於傳統調查中的郵寄問卷調查。這種調查到達麵大,是幾種網絡調查方法中相對最快、最簡單的。不過由於電子郵件調查隻限於平麵文本格式,因此無法實現跳答、隨機化、錯答檢查等較為複雜的問卷設計;而且調查的質量在很大的程度上取決於抽樣框的完備性和回收率的高低。
(3)彈出式調查(pop up)
當網民在訪問網站的過程中,可能會碰到彈出來的一個窗口,請網民參與一項調查;如果網民有興趣參與,點擊該窗口中的“是”,則會出現有一份問卷的新窗口,完成網上問卷後即可以在線上提交。網站安裝有抽取被訪者的軟件,可按照一定的方法(例如等距、隨機或一定比例)自動地抽取被訪者。這種調查類似於傳統調查中的街頭或商場的攔截式調查,得到的一般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隨機樣本。由於“攔截”根據的是“訪問”而不是“訪問者”,因此經常訪問者被攔截抽中的可能性要大於偶爾訪問者。這種調查可能更適用於了解網站使用情況的調查,因為網站可能更重視其經常使用者的意見。為了保證一個訪問者最多隻能填答一次問卷,常采用跟蹤文件的方式(cookie)。Pop-up調查在歐洲比較流行,但在美國就不那麼時興,認為這種攔截似乎有些冒失。
(4)網上固定樣本(int-survey)
這是一種將互聯網技術與傳統(網下)調查相結合的方法。通過隨機的抽樣調查(例如電話或入戶訪問),征募目標總體的一個有代表性的固定樣本(panel),樣本戶可能是網民,也可能不是網民。對不是網民的樣本戶贈送電腦和提供上網的條件(對已有上網也可以考慮不再贈送電腦)。對這個樣本進行定期的網上調查(利用e-survey或w-survey)。這種調查類似於傳統調查中的CAPI(計算機輔助調查)的panel,不過這種panel一般不用於調查網上行為。如果panel的抽樣和征募保證了質量,這種方式的調查則具有較好的代表性,而且快速、可靠,利用多媒體技術還可以增加參與調查的趣味性。當然,開始建立固定樣本所需投入的費用也是相當高的。例如,美國的Intersurvey就是專門提供這種服務的一個專業性公司。
與傳統的麵訪(FTF)調查,以及比較先進的計算機輔助電話調查(CATI)和計算機輔助人員麵訪調查(CAPI)相比,上述四種利用互聯網技術進行的調查(有人稱之為CAWI)主要具有方便、快速的優點,前三種方法還具有節約費用的優點。但是,除了網上固定樣本方法外,前三種方法普遍的問題就是樣本的代表性、回答者的真實身份、唯一訪問者的問題等等。顯然,前三種方法都不是隨機抽樣,而且回答者完全是主動的。主動回答者的特征可能會與不願意參加網上調查者有極大的差異,從而造成調查結果的偏差。第四種方法具有傳統方法可以利用概率樣本對總體進行估計和推斷的優點,同時兼有網上調查方便快速的優點,但是初期的投入是相當高昂的。目前國內還未出現提供這種網上調查服務的機構。
傳統的調查方法越來越麵臨著拒訪、無法接觸等問題。雖然從理論上說,傳統的方法可以調查代表總體的一個隨機樣本,但是這是一個越來越難於接觸的總體。社區管理的加強,使得調查員根本無法進入住宅區進行入戶訪問;電信部門提供的幫助用戶篩選撥入電話的來電顯示或阻止不明電話撥入的服務等,也加劇了傳統電話調查的難度。連以電話調查為主要手段的美國研究者都感歎,“如果美國人不接電話,怎麼去調查他們呢?”(G.Flemming等,1999)。為此,研究者開始探討迅速發展的互聯網絡是否可能真的提供了新的可行的調查手段。
最近,一些研究者對網上定量調查與傳統的電話調查的效果進行了比較研究。例如,美國的Pew研究中心實施了實驗性的網絡調查(G.Flemming等,1999),采用兩種不同的征募被訪者的方式:①網上征募誌願者樣本(在網頁上放置一份征募問卷,答卷者中有62%同意參加網上調查並提供了他們的e-mail地址,每月平均產生380位誌願參加者);②電話選擇參加者樣本(在常規的全國代表性的隨機抽樣電話調查中,詢問是否願意參加網上調查,被調查的網民中有36%表示願意並提供了e-mail地址)。此後用e-mail通知這兩個樣本進入某個網頁(一般訪問者是無法進入這個網頁的);參加調查之前必須先輸入e-mail地址,以確認身份,同時防止一人多答;對於1-2周內沒有完成問卷的誌願被訪者,再次用e-mail催促(最終網上征募的誌願者樣本中有61%完成了一項調查;電話選擇的參加者樣本中分別有33%和35%完成了兩項調查)。網絡調查的內容與同期進行的隨機抽取家庭戶的兩個全國電話調查的內容相同(一個是1998年11月進行的選舉預測調查,一個是1999年4月進行的世紀末調查),為此可以比較不同調查方法的差異。這個調查實驗既發現了網絡調查的一些潛在功能,也強調了其嚴重的局限性。實驗的主要結論是:①這種網絡調查方法難於達到傳統調查方法的可靠性水平(可靠性指的是,用一種方法重複進行調查的話會得到近似相同的結果),而且網絡調查與電話調查結果的差異缺乏任何可用於預測的模式;②概率抽樣的理論原則很難運用,即使是從全國隨機電話調查中選擇的樣本,與電話調查的隨機樣本也有本質上的差異;③傳統調查中已被證明是比較有效的按人口背景資料進行事後加權的方法,對於網絡調查的樣本沒有什麼作用。即使做了事後加權處理,也消除不了網絡調查與電話調查之間的差異;④盡管有許多問題,這種網絡調查的優點也是明顯的,主要表現為:省錢、省事、省時間;應答率相對較高;便於使用開放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