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躍捷
新中國建立以來的50年,媒介批評走過了一條曲折發展的道路。作為新聞傳播事業的一個組成部分,它和新中國的新聞事業發展一樣,可劃分為四個時期:“一、基本完成社會主義改造時期(1949年10月—1956年);二、開始全麵建設社會主義時期(1957年—1966年4月);三、‘文化大革命’時期(1966年5月—1976年10月);四、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1976年10月至今)。”
一、健康繁榮期(1949—1956)
這一階段的媒介批評,與新中國成立伊始,百廢待興的形勢相適應,主要是學習蘇聯新聞宣傳經驗和理論。另外,中國共產黨從開展武裝鬥爭轉為執政黨,以虛懷若穀的心胸迎接建設社會主義的宏偉曆史任命。因此,從總體上來看,這一時期的媒介批評是積極健康的,發揚了我黨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傳統,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實事求是的精神。以《人民日報》為例,從1950年1月開始,在文教欄(第5版和第6版)開設了“新聞工作”、“人民園地”、“人民文藝”、“圖書評論”等專欄,開展新聞學和大眾文化研究,開展積極的媒介批評。在1950年1月4日第5版“新聞工作”專欄開欄時,附有《人民日報》編者的話:“中國人民新聞事業正在創造的過程中。我們的新聞工作者雖然有許多人已經在各種不同的地區和不同的情況下做過不少時間的新聞工作,積累過一些經驗,但是這些經驗並沒有好好地總結起來。我們正在進行的工作,也不斷產生新的經驗,提出新的問題。總結這些經驗,研究和答複這些問題,這就是本刊的基本任務。”
1950年4月21日,《人民日報》刊載了《中共中央關於在報紙刊物上展開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決定》,全國各地掀起了一個利用新聞傳媒開展批評的高潮。報紙的自我批評也蓬勃地開展起來。1950年6月7日,《人民日報》在《新聞工作》專欄發表報紙述評《貫徹正確的批評和自我批評》。文章說:“在中共中央《關於在報紙刊物上展開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決定》和新聞總署《關於改進報紙工作的決定》發表以後,各級黨委和人民政府對於執行這兩個決定都作了很大的努力。僅從報紙上讀到的便已經有上海、南京、浙江、遼寧等省市的黨委會或人民政府關於貫徹這些決定的指示。在各地黨委和政府的領導下,全國重要報紙的批評和自我批評已經開始加強了。報紙用很大的篇幅來登載批評性的稿件。《長江日報》、《河北日報》、《山東大眾日報》、《新湖南報》、《浙江日報》、《綏遠日報》、《雲南日報》、《鬆江日報》等已改組了他們的副刊,以主要篇幅刊載讀者的批評和建議的來信,或把副刊整個改稱《讀者來信》,如《河北日報》,讀者來信在報紙上所占版麵的擴大,也證明了批評和自我批評的展開業已提高了讀者的政治積極性。”文章在總結上述成績後,對報紙開展批評存在的不足做了檢討和批評。文章認為:“許多報紙的批評還沒有充分展開;還沒有注意更經常地針對當前最重要問題做集中的突出的批評,有零碎瑣細而又不敢放手的現象。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麵的,主要的是我們的報紙工作者對於貫徹正確的批評和自我批評的努力不足。”文章將不足歸納為三個方麵:一是報紙工作者和通訊員還有一些不正確的認識,他們因為怕得罪人,怕“影響工作”,不敢進行批評;二是有的報紙工作者和通訊員還缺少對批評和自我批評的認真負責的態度,不敢對批評的稿件自己擔負完全的責任;三是有些工作人員還缺少對批評和自我批評的認真負責的態度,對報紙的批評采取了壓製、抗拒,甚至報複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