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電視新聞直播的現代品格(1 / 3)

■朱羽君、殷樂

電視新聞直播發展到現在,已經成為媒體與社會的一種共振現象,在新聞事件發生的現實時空流程之上,電視媒介結構出與之平行流動的傳播流程。它與事件並行,與現實共進,形成一種媒介現實。這一平行結構不但影響事件,更影響社會。在很大程度上,社會現實與媒介現實共同左右人類的生存狀態,形成電視新聞直播的現代品格。

技術是這條結構的基礎:現代直播是在數字平台上進行的直播。由模擬轉向數字,不僅有了更好的攝製和傳輸質量,還有了更輕巧易攜的設備。一個折疊式衛星天線,一部可視電話就可以進行直播。技術平台的重建為直播門檻的降低提供了一種可能性,並將直接推向日常化。在與事件同步的追逐中,因輜重而發出的喘息聲正漸漸遠去,代之而來的是可以並駕齊驅、無所不在的數字生存。

而信息流通的全球化、新聞觀念的調整、受眾需要的變化則是這一結構的推動力:任何一個重大新聞都會在瞬間傳遍世界,僅僅是真實、時效、現場,已經不再能滿足受眾的需求。人們不僅需要在第一時間了解事件,了解各種觀點意見,還要通過一個完整的視聽結構來注視事件的動態變化,預測其發展趨勢。

電視新聞直播具有的同時共賞、互動及時、媒體重組、信息多元化、內容個性化等現代品格在近期的直播中日漸顯示其完善的形態特征,比較突出的就是伊拉克戰爭報道。在伊拉克發生戰爭的同時,媒體上進行的是一場涵蓋更廣的戰爭。對於絕大部分人而言,這場戰爭是一場電視戰爭,全球的視線都在這場現實與媒體交織的戰爭中,感受媒體時代的生活。

1.媒介交融,結構重組

技術發展帶來了媒體的融合,而直播的形式是媒體共生的最好形式,也是媒體融合的最佳途徑。現在的電視直播是各種媒介形式共同在起作用:報刊、廣播、網絡、電視,各種信息傳播要素編織在一起,e-mail、越洋電話、文字、圖片與流動的現場畫麵動態有機交融。報道內容和視覺樣式相互支撐,而且過去是由編輯完成的信息整合過程,現在則是由觀念完成。

伊拉克戰爭報道自始至終,都體現了這一媒介交融、結構重組的品格。

作為一場衛星直播的戰爭,輕型數字攝影機、小型衛星傳輸設備、唇膏攝像機、衛星可視電話等提供的戰爭現場畫麵是直播的主體。像美聯社為伊拉克戰爭的報道單開了兩個直播的新聞頻道,並在戰爭發展的重要地點架設了攝像機,對巴格達重要街道、B52轟炸機起飛的機場等地進行隨時監控。一旦監控地點發生戰況,信號便立即切進來,CNN、BBC、FOX等都有第一線的記者經由衛星向全世界傳播的現場畫麵,世界各國電視台都可以同步轉播使用。與此同時,文字信息的實時滾動是此次直播中最顯著的特色之一。中央電視台就是以飛出“伊拉克戰爭打響,巴格達發出爆炸聲”的字幕拉開了伊拉克戰爭直播的帷幕,同時切出美國轟炸伊拉克的戰爭畫麵和同期聲。此後的直播中,屏幕下方始終實時滾動各種最新新聞,它們都是由網絡及時提供的,同步享用。截至3月20日22點30分,中央電視台第四套節目近12個小時的直播中就飛字幕達600餘次。飛字幕這一傳播手段簡便快捷,能插在任何正在播出的節目中,隨時發布最新的動態,類似於報刊的標題、快訊,能有效地牽引視線,在無法獲得畫麵或畫麵傳遞有時滯後的情況下,文字信息的實時滾動就保證了直播的實時更新;文字之餘,還有圖表、照片的有效補充,以動畫線路圖生動具象地報道部隊行進的路線及雙方軍隊的交戰地點等,豐富了直播的樣式;而越洋電話的及時插入,更是借助廣播中常用的電話采訪,以聲音傳播擴展直播的視聽時空,此外,電視直播中還有網絡信息的互動,充分利用了網絡媒體快捷、互動的特性,使直播能有受眾的參與。不同媒體傳播手段之有機的融合,既是傳播手段的突破,更是電視直播思維的突破,充分發揮了技術提供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