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設政治文明的過程中,加強新聞法製建設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當前,國家的整個管理工作正在沿著法治化的軌道向前推進。這是一個不可逆轉的大趨勢。經過縱向比較,我們分明能感受到隨著時間的推移國家管理中法治化程度的提高。按照政治文明建設的要求,對新聞事業的管理也應該更加法治化。事實上,在這一方麵,黨中央和中央政府已經進行了很大的努力,也已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新聞改革方麵所取得的成績、在新聞法製建設方麵所取得的進步是世人有目共睹的。但是,在實際工作中,與達到高度政治文明的要求也還有一定差距。在這一方麵,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在這一階段,中國社會經曆了進入新時期以來的第二次重大轉折,即從計劃經濟體製向市場經濟體製轉變。這是一次史無前例的曆史轉折,極大地推動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偉大轉折。這一階段中共的新聞思想,麵臨著從適應於計劃經濟體製到適應於市場經濟體製的轉變。
三
黨的十六大召開至今,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共新聞思想發展的第三階段(這一階段雖剛開始,但發展態勢已經初現)。十六大向全黨、全國人民提出了新的奮鬥目標:全麵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麵。由此開始的新階段具有以下特點:一是十六大的勝利召開,標誌著中共領導核心的新老交替已經完成;二是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為目標,開始了新的征程。三是新一屆中央領導在執政理念方麵有許多開拓創新之處。
(一)將以人為本、執政為民作為執政的核心理念
新一屆中央領導在多個重要場合闡明了執政的核心理念。2003年7月1日,胡錦濤在中國共產黨建黨82周年紀念大會上提出: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在同年10月舉行的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上又提出:“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麵、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麵發展。”2004年3月8日,胡錦濤在參加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遼寧代表團討論時,在講話中指出:堅持以人為本,是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必然要求。我們黨在全部執政活動中,都要把維護和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以人為本,要從人民群眾最現實、最關心、最直接的問題抓起。由上可以看出:(1)新一屆中央領導對人極為重視。在世界萬物中,人最應當得到關注。此處的“人”,既是群體的人,又是個體的人。“以人為本”,要把維護和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2)新一屆中央領導對人的發展極為重視。經濟社會和人都應當有所發展,但在各方麵的發展中人的發展顯得尤其重要。經濟社會的發展與人的發展相協調才有意義,才可能持續。(3)新一屆中央領導對人的全麵發展極為重視。胡錦濤總書記將此作為以人為本的一項重要內容,這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值得關注。
以人為本,執政為民,作為新一屆中央領導的執政理念,將在各方麵的工作中得到體現。新聞傳媒作為黨、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應當在上述執政理念的指導下,為受眾更多地提供人文關懷,更多地提供有利於人全麵發展的信息服務和其他相關服務。
(二)以科學的發展觀指導全黨全國的各項工作
2004年3月10日,胡錦濤在中央人口資源環境工作座談會上發表講話,就堅持科學的發展觀進行了全麵論述。他指出:堅持科學發展觀,就是要堅持以人為本,全麵、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以實現人的全麵發展為目標,從人民群眾的根本的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全麵發展,就是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麵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建設,實現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麵進步。協調發展,就是要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推進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相協調,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建設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麵相協調。可持續發展,就是要保證一代接一代地持續發展。科學發展觀是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導下,由新一屆中央領導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所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
誠然,科學發展觀並不是中共新聞思想的直接構成部分,但它對黨和國家的各項事業有著全局性的指導作用,新聞事業毫無疑問將受到這一重大戰略思想的統攝,此其一。其二,全黨、全國人民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所作出的業績,將成為新聞報道經常性的重要內容;而有悖於科學發展觀的觀念、行為和現象,也將成為新聞報道所監督、批評的對象;在貫徹科學發展觀的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理當受到新聞傳媒和新聞工作者的關注。
(三)強調在各項工作包括新聞工作中“求真務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