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7章 新聞的認識論哲學(2)(1 / 2)

三、新聞真實的絕對性

彭漪漣認為,事實總是真的,世界上不可能存在什麼“假事實”。新聞事實在任何情況下都是真的,否則就不是新聞,這個命題是絕對的。任何一個新聞都是一定時空條件下的事實,當它產生出來或被發現,就是過去或現在存在著的事物,人們隻能承認它、再現它,而不能曲解它和捏造它。既然事實具有真實的剛性,那麼記者在發現事實過程中,首先要根據事實進行取舍,將“假事實”摒棄在報道之外。“假事實”不是事實,自然不會是新聞。

可是,現在廣泛吹捧“策劃新聞”這玩意兒,就把那些沒有,甚至不可能發生的事實設計出來,就是製造種種“假事實”的一種謀略。策劃新聞在美國公關界談論和實施,用以推銷形象或產品,進行自我宣傳,到今天仍有很大爭議。而在中國,近些年則把策劃新聞發揮到接近極致,竟由某些新聞人大加炒作。編輯和記者策劃於密室之後在版麵或熒屏上推銷“假事件”,把主觀設計的事實大張旗鼓地宣傳,公然也稱做真實的新聞。為什麼要策劃事件?因為現實不會發生這類事件,主觀上需要就意味深長地投入策劃。為了某種特殊目的策劃虛假事實,有時是為了掩蓋或壓倒必然出現的真實事實,是把媒體意識強加給客觀事實的活的標本。新聞真實充滿哲學的血脈,實際是真理的反光鏡,缺乏唯物論哲學的理念,自然會製造假事件為自己服務。

新聞真實的絕對性在於事實的客觀性,新聞違背事實的存在,就對它的真實提出挑戰。新聞真實也是一種存在,不過它隻存在於記者和受眾的頭腦裏。客觀世界不存在真實,隻存在事實。真實是一種人的放映活動和結果,隻能在人們的腦海中呈現。真實必須是生活中某個片段的、具體畫麵的精確反映。這就是說,新聞隻有具體的真實,來自於事實某個或若幹個瞬間狀態,從來不存在抽象真實,因此新聞真實隻能是事件具體情形的相對靜態。另外,在新聞中,大的真實往往是若幹具體真實的集合,用以表現一個大事件的存在過程。對新聞中每個細小的事實都不能忽略真實,才能展現整條新聞的全部真實。

新聞真實的這些特征說明,記者需要將新聞事實看做真實延展的過程,正確考察事實細節與整體事實的聯係,再現客觀世界的發展邏輯才會成為可能。蘇聯的尤·科爾洛夫認為:“作為新聞核心的基本事實不能隻靠它本身來說話,它應當有一定的背景,應當有別的補充事實來說明主要事件,指明其意義。新聞工作者的藝術就在於找到這種背景,善於深思熟慮地處理這一切。要不然,新聞就不可避免地失掉嚴整性,次要的成分就會遮住主要的成分,最後整個材料將失去思想上的明確方向。”把同一個新聞事實放在不同事實關聯中,可能是真實的,也可能是虛假的。但就其表象而言,隻有把新聞事實精確地放在客觀必然發生的時空,對事實的報道才會是真實的。所以新聞真實包括時間真實、空間真實和事件發展過程真實,這三者都是絕對的。無論缺少哪種真實,整條新聞的真實就會殘缺不全。

四、新聞真實度的價值觀

在19世紀的紐約,當報紙發行人約瑟夫·普利策將“準確、準確、準確”作為座右銘時,他所指的是姓名、年齡、地址這類小事情。像那個時代其他報業的巨頭一樣,對於在大問題上違反真實,他一定是難辭其咎的。然而,他強調從小事抓起體現了他的精明:連區區小事都造假,何談讓讀者相信他能真實地報道大事呢?由此可見,作為新聞的本質屬性,真實在通俗意義上有大小的差別。

在此,本文要談的是記者反映事件有個新聞“真實度”的問題,也就是唯物論的真實觀有度的差別。新聞的真實度,顧名思義,是指新聞真實的程度。新聞的真實度越大,其真實的價值也越大,這是我在《現代新聞理論》和《當代新聞學原理》兩書中都論證過的。不過,這裏還須進一步加以研究,深刻認識事件時空延伸、濃縮和擴展對於新聞真實的重要性。

1.個性化新聞的真實度

新聞的巨大魅力在於把生活中最有特點、最本質、最自然的東西呈現出現來,送給受眾一個原汁原味、真實可信的世界。客觀世界由一係列保持了自然形態的具體事實建構起來,如果缺少必要的個性化事實,新聞就會使讀者產生“水中望月,霧裏看花”的朦朧感,很難具有真實度。因為看不清就是不真實,或者真實不夠“度”。今天一些新聞作品不乏空洞、浮躁之氣,忽視以個性事實作為敘事的單元,缺乏真實的底氣。在報刊文字新聞中,常常有充滿概括、論證和抒發理念的言談,看不到有血有肉的事件,受眾體驗不到事實的真實存在,真實度低到讓人無法看清事實。反映個性越強的事實,新聞的真實度就越大,個性事實的瞬間越細膩精彩,迫近生活真實的程度也越高,從概念到概念的新聞作品必然缺少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