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9章 現象學方法與新聞理論研究的邏輯起點(2)(1 / 3)

目前新聞理論研究主要采用的是自然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沒有將把握新聞實踐活動共相和對各種具體形態的全麵統攝作為理論研究的最終目標,而是從實用主義角度出發,將解決實踐問題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放在第一位,主要是通過對局部經驗的歸納總結和一定的邏輯分析來把握新聞實踐活動的內涵。由於新聞實踐活動的發展速度很快,在不同曆史時期、不同社會形態下,人們從事新聞實踐的經驗差別很大,於是理論研究在實踐麵前經常陷入被動,理論常常被不斷變化的實踐拖著走,麵對新聞實踐活動中層出不窮的新現象,研究者的經驗在不斷調整,理論研究也在不斷形成新的概念範疇,然後用這些概念範疇去跟蹤實踐的發展。這種經驗式的和隨機式的研究方法,客觀上造成了理論內部的不斷分解和切割,使概念範疇變得支離破碎,一直無法提升到應有的統攝範圍上來。

現象學方法則不同,它以揭示各種新聞實踐活動的共相和本質為目標,而且在研究方法上與傳統的自然思維徹底分道揚鑣,它是采用自由變換的方法,在直觀中把握新聞實踐活動的本質。具體來說,我們可以這樣進行變換:

在感性直觀的基礎上,我們開始在大腦中不斷變換各式各樣新聞實踐活動的場景,逐漸地,有關新聞實踐活動曆史的差異、國家的差異、社會功能的差異、媒介形態的差異、組織形式的差異等等,都因為這種不斷變換而慢慢模糊,直到最後完全隱退,剩下了一些對新聞實踐活動無論怎麼變換都變不掉的方麵,這些方麵在我們的意識中依然十分清晰、直觀,隻不過它已經由原先的個別景象變成了新聞實踐活動的共相圖景。我們可以這樣來描繪這幅共相圖景:人類賴以生存的世界千變萬化,生活在其中的人們有了解這些變化信息的需要。有這樣一批人,他們依靠一定的組織機構,每天忙忙碌碌,到處采集最新發生的真實信息,然後進行加工、整理,把它製作成新聞報道,再通過大眾傳播媒介把這些新聞報道傳遞給社會和廣大受眾,人們接收到新聞信息之後,就對身邊的生存環境乃至自己大腦中的整個世界形成了各式各樣的新印象,這些印象影響到了他們的思想意識和行為決策。

這是川流不息的新聞實踐活動的一種共相,由於這種共相是古今中外一切新聞實踐活動都無法擺脫掉的,它也就隱藏著一切新聞實踐活動的本質。我們要發現一切新聞實踐活動的普遍規律,就一定要緊緊圍繞著這種共相展開研究。

接下來,我們就可以考慮用概念對這種共相圖景進行把握了。

出於概念的周全性和精練性需要,我們可以把直觀到的這幅共相圖景進行這樣一種理解:人類依托一定的技術工具和組織機構進行新聞信息的采集、加工和傳播活動,這種活動為社會搭建了一個信息交流平台,各種利益團體和個人都將這個平台視為一種可以利用的工具,總是試圖從中獲取自己所需要的東西,或者使它能夠為其所用。於是,這幅共相圖景就可以劃分為兩個最基本的問題:一是這個平台是什麼,二是這個平台有什麼用。換言之,就是“新聞實踐活動是什麼”和“新聞實踐活動有什麼用”這樣兩個問題。

“新聞實踐活動有什麼用”這一範疇指向新聞實踐活動與外部世界所形成的價值關係,實際上就是指向新聞實踐活動的社會功能。我們可以采用“媒介功能”這一概念來表示。媒介功能包含了新聞實踐活動的一切價值和功能,價值判斷的主體或參照係不同,所形成的價值判斷內容也就不同。透過中外新聞事業發展史,我們發現,在不同曆史時期、不同國家和社會形態下,由於利益主體不同,新聞傳播活動的社會功能千差萬別。它可以是維護政權的工具、革命鬥爭的工具、滿足大眾信息消費的工具、促進經濟發展的工具、傳承文化的工具、監督社會運行的工具、獲取商業利潤的工具等等。但是無論新聞傳播活動的功能怎樣變化,有一點是永遠無法擺脫的,那就是無目的的新聞傳播活動是不存在的,新聞傳播活動都會指向一定的目的和用途,都會指向一定的功能,而各種具體功能都已經包含在“媒介功能”這一概念範疇之內了。

“新聞實踐活動是什麼”則指向新聞實踐活動自身,是自身的屬性和狀況。這一範疇看起來很容易理解,實際上卻比較複雜。這裏首先需要引起注意的一個問題是,在這一範疇中,包含著兩個基本屬性各不相同的事物,一個是新聞事業,另一個是新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