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要強化責任意識。記者是防止虛假新聞和失實報道出現的首要防線,因此強化記者的責任意識極其關鍵。一是要求記者必須親曆親為,深入現場,不能無中生有,閉門造車;二是要求記者必須獲取第一手材料,保證消息來源準確可靠,不能道聽途說,不能聽專家學者的一麵之詞,不能隨意從互聯網上下載新聞進行報道,不能把政府部門的內部文件、內部發言和正在討論的事情未經許可,就擅自公開報道;三是要求記者的報道不僅要基本事實準確,而且還要細節準確,對事件的分析評價也要客觀公正。
再者,要建立嚴格的運作機製。一是完善稿件審核簽發程序,建立編輯、部門負責人、值班總編三級審稿製度,明確各自責任;一旦發現嫌疑稿件,一律核實後再發;對把握不準的稿件要送有關部門審定。
二是防止媒體權力濫用。現在一些媒體內部有“白名單”和“黑名單”。凡是上了保護名單的廣告商和廣告大戶,不僅看不到對他們的批評報道,反而倒是有不少吹噓他們的失實消息;另一些上了黑名單的單位,不僅從來看不見表揚報道,更多的則是不利消息,甚至小事也被渲染成大事。我們決不允許廣告大戶和廣告商操縱媒體的情況出現,黨和人民的喉舌決不能成為某些利益集團或社會勢力的代言人,媒體的話語權決不能被廣告大戶和廣告商所濫用,更不能讓他們成為輿論監督的死角或真空。
三是建立有效的監督與進退機製。新聞媒體是黨和人民的輿論工具,自然應該接受人民和社會各界的監督、舉報和投訴。對造假行為的記者,一旦被發現和舉報,輕則嚴懲,重則清除。對可能出現的各種虛假新聞和失實報道情況,要補缺填漏,製定嚴格的遊戲規則,依據記者、編輯及其相關部門的責任,按有關規定進行處理;對嚴格自律,模範遵守職業道德的記者,也要表彰獎勵。
一年來,經過各級黨委宣傳部門和新聞媒體的共同努力,我們高興地看到,虛假新聞和失實報道的泛濫勢頭已經得到有效控製,假新聞的數量明顯減少。這說明,隻要大家齊心協力,是能夠抓出成效的。
當然,我們也要充分估計到,如前所述,治理虛假新聞和失實報道,是一個長期的反複的過程。正如某些病毒是殺不完、斬不盡的一樣,隻要世界上存在著新聞事業,虛假新聞和失實報道也會纏繞著新聞操作和新聞實踐,而且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環境的變化,虛假新聞和失實報道還會發生遺傳和變異。所以,隻要新聞事業存在一天,新聞真實性原則也就要堅持一天;新聞事業存在多久,新聞真實性原則也就要堅持多久,始終不得放鬆警醒。雖然虛假新聞和失實報道不可能完全根治,但是,經過持久的鬥爭和長期的努力,我們完全可以將它控製在不發作的範圍內,將它造成的危害減小到最輕程度。我們有這樣的能力,也應當具備這樣的信心。
四
探討新聞真實性問題,還應當以國際視野和世界眼光進行考量。隻有這樣做,對認識和把握真實性原則,我們才能夠具備更高的高度和更深的深度。
前麵我們已經說過,無論東方還是西方,無論中國還是美國,全世界幾乎所有媒體都無一例外地聲稱自己將堅定地奉行和遵循新聞真實。然而,認可新聞真實是一回事,怎樣判定和解讀新聞卻又是另一回事。在國際新聞報道領域,麵對同一重大事件,各國媒體都會以各自的角度來解讀和報道新聞,在多數情況下,其間的差異是很大的,甚至還有完全相反的。例如,中美撞擊事件、中國駐南聯盟使館被炸事件,明明是中國占理,可在西方媒體裏反倒成為他們是有理一方。真是立場不同,結論也就不同。鄧小平同誌曾以罕見的生氣批評美國媒體,他說:“‘美國之音’太不像話,一批撒謊的人在幹事,連起碼的誠實都沒有。”《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第331頁,人民出版社。
有的同誌認為,西方崇尚新聞自由,不會胡亂報道,不會捏造是非。其實,事情並非如此。自詡為最講新聞自由的美國不是也炮製過“伊拉克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這個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謊言嗎?這條一度鋪天蓋地的假新聞,曾經欺騙了全世界。科索沃戰爭爆發前,西方媒體廣為散布的所謂“萬人坑”事件,後來不也證明是一條大大的假新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