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保衛
一、我國新聞學科發展的現狀
(一)“新聞無學論”及其危害
1918年北京大學新聞學研究會的成立標誌著我國新聞教育和新聞學研究的發端,而次年徐寶璜的《新聞學》一書的出版,則是我國新聞學誕生的“證明書”。在以後的近百年時間裏,我國新聞學經曆了曲折的發展道路。這中間,“新聞無學論”始終伴隨其左右。諸如“非科學論”、“不獨立論”、“無學問論”、“無用論”、“淺學論”、“失範論”等一些觀點時不時地會出來對新聞學評頭品足。特別是自20世紀80年代傳播學傳入我國並獲得快速發展後,更是出現了用“傳播學替代新聞學”的論調,使得“新聞無學論”的聲勢越來越大。
實事求是地說,“新聞無學論”中的一些觀點,並不能說都沒有道理。如果從積極的意義上去理解,其中的許多觀點的確反映了新聞學作為一門相對年輕的社會科學學科,在學術研究和學科發展中的一些問題。例如理論體係上的不夠完整、學科內容上的不夠完善、概念表述上的不夠嚴謹、學術研究上的不夠規範、與新聞實踐結合上的不夠緊密,等等。而且從某種意義上說,其中一些觀點對促進新聞學研究的深入和學科的發展還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但是要看到,“新聞無學論”的存在和蔓延,對新聞學的學科地位和學科發展的確也帶來了一定的衝擊,造成了一些負麵的影響。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新聞學的學科地位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其理論價值與實踐意義受到某些質疑和否定,學術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輕估和貶損,研究隊伍也受到某些衝擊和影響,不少原先研究新聞學的學者紛紛轉向研究傳播學,以至於使得一些人對新聞學的前途感到擔憂。
(二)新聞學學科地位已得到確認和鞏固
正是基於這樣的背景,如何認識新聞學與傳播學的關係,如何維護新聞學的學科地位,成了一段時間裏新聞學術界所關注的一個重要話題。2003年由教育部高等學校新聞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和中國新聞教育學會聯合召開的年會,就專門以“新聞學與傳播學的關係”為主題展開學術討論。在這次會議上,筆者提交了《維護新聞學的學科地位,促進新聞學的學科發展》的論文,並作了專題發言,呼籲要正確看待傳統新聞學,要正確認識新聞學與傳播學的關係,要重視新聞學的創新與發展,要維護新聞學的學科地位。一位在場的老教授笑稱:“鄭保衛老師在保衛新聞學。”從那以後,“保衛新聞學”在新聞學術圈內不但成為一些人的共識,更成為一種行動,許多人都在為維護新聞學的學科地位盡力獻策。
經過幾年的努力,我認為,目前在我國,新聞學的學科地位已經得到確認,並在不斷得到鞏固,可以說我國新聞學的學科發展正進入一個大好時期。之所以這樣說,一是學界對新聞學學科地位表示出普遍認可。這表現在“替代論”開始隱退,原先堅持這一觀點的人在聲言放棄,而“無學論”也開始淡出,公開堅持的人已經越來越少。二是業界對新聞學研究表示出寬容與合作。近年來,來自業界的輕視和指責少了,配合與合作多了,相互間就共同關心的新聞理論與實踐問題合作開展科研的範圍不斷擴大,研究的力度和深度也在不斷增加。三是新聞學的學科地位得到了國家的權威認定。新聞學在1997年與傳播學一起被提升為一級學科的基礎上,2004年又被國家確定為重點發展的九大哲學社會科學學科之一,學科地位明顯上升,資金投入也大大增加。這就為新聞學學科地位的確立和鞏固,為新聞學進一步的繁榮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三)堅持不斷發展、進一步維護和鞏固新聞學學科地位
新聞學能有今天的發展,這充分說明經過長期的積累,它已經具備了作為一門獨立的社會科學學科的基礎和條件,隻要大家重視並加強對新聞學的理論研究,堅持不斷創新,不斷拓展其研究領域,開掘其研究深度,新聞學就一定會取得更大的發展。
應當看到,在當今各種信息廣為傳播,各門學科知識快速更新和發展的時代,新聞學唯有不斷發展才有自己立足的空間,也才能更加有效地證實自己的學科價值,更好地維護和鞏固自己的學科地位。
因此,新聞學應當努力擴大自己的研究視野,積極吸納新聞理論研究與新聞改革實踐的最新成果,不斷創新和完善自己的理論體係,充實和豐富自己的研究內容,以使自己在原有的基礎上實現穩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