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在理論創新中發展
曆史經驗告訴我們,新聞學唯有不斷堅持理論創新才能獲得發展,才能使自己在現代科學各門學科競相發展的潮流中立於不敗之地。
新聞學從誕生起就始終是在不斷進行理論拓展和創新的過程中進步發展的。從一開始對新聞報道業務實踐的總結,到對新聞媒體發展曆史的梳理,再到對新聞傳播專業理念的概括;從對報學的探討,到對廣播電視學的研究,再到對大眾傳播理論的提升,創新是離不開的主題。
而無產階級和社會主義新聞學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也始終是在繼承前人和借鑒他人理論研究成果的基礎上,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的。
作為一種開放的理論體係,無產階級和社會主義新聞學總是根據無產階級及其政黨在不同曆史時期和不同發展階段新聞工作的性質與任務的變化,用新的實踐、新的經驗和新的理論來充實、完善和發展自己。因此,在堅持開放的前提下,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不斷地吸納營養,不斷地改革創新是新聞理論和新聞實踐永遠的話題,也是我們新聞學研究所要遵循的原則和所要達到的目的。
理論創新的內涵非常豐富,既包括新聞理論觀念的創新,也包括新聞業務思想的創新,還包括新聞管理體製和運行機製的創新等等,總之應當是一種全方位的創新。隻有全方位地進行理論創新,才能使新聞學在發展過程中能夠不斷充實和完善,從而形成更加科學、係統、完整的理論體係,同時也能夠更好地適應當前我國新聞業繁榮發展的需要。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新聞業豐富多樣的改革實踐和逐步深入的理論研究為當前新聞學的創新與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在國家實行改革開放的二十多年中,我國新聞業不但在規模和數量上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而且在宣傳思想、新聞理念、報道業務和經營管理機製與方式上都有很大的調整和變革,從而使得我們的新聞傳播能夠建立在更加科學、更加規範、更加符合學理、更加講究效益和效果的基礎之上。特別是市場經濟體製的建立,更為我國新聞業營造了深化改革、快速發展的良好環境,使得我國新聞業不但嚐到了借助市場實現自身發展的甜頭,同時也積累了在改革和創新中不斷求發展的新經驗。我國新聞業在改革發展中所煥發出來的創造力,所積累的智慧和經驗,為新聞學研究提供了豐富的養分和寶貴的資料,特別是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學更是具有重大的意義。新聞學的發展離不開這些豐富多樣的改革實踐所提供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經驗與資源。
(四)在科學與人文精神觀照下發展
我們說新聞學是一門獨立的社會科學,這決定了它應當具有科學的性質與特征。因此,堅持科學精神,在科學精神的觀照下發展,自然也就成了對新聞學發展的基本要求。過去我們的新聞學發展緩慢,其學科地位受到輕估,從一定意義上可以說同忽略了它的科學性質,在學科建設中沒有能夠很好地堅持科學精神有著重要關係。
“科學”,是反映自然、社會、思維等客觀世界的本質聯係及其運動規律的知識體係。大凡科學都應當是對客觀世界的反映和描述;都應當揭示自己所反映和描述的客觀世界中某一特定事物、現象的本質聯係及其運動規律;都應當有自己關於所反映和描述的特定事物、現象的概念係統和知識體係。同時,科學的形成需要借助科學方法,它必須通過實證和理性分析的方法,來對自己所反映和描述的特定事物、現象進行觀察證實和邏輯推理,以證明其合理性。這種合理性要求在概念運用上必須做到清晰和準確,在邏輯推理上應當做到連貫與一致,要避免出現相互矛盾的現象。
堅持科學精神,就是要按照科學形成的規範化要求,和運用科學的方法,來體現和證實自己所研究的學科知識的客觀性、真理性和係統性。
新聞學研究中的科學精神體現在,它要探討並證實新聞學作為反映和描述新聞傳播現象及其運動規律的一門學科知識的客觀性、真理性和係統性;要努力改變那種無視新聞學自身的科學內涵與內在品質,任意把新聞學從屬和依附於其他學科的做法;同時,還要擯棄那種不按科學研究的規範要求,隨意解釋和論證新聞學的混亂、無序和失範的行為。
新聞學中所具有的某些人文特征,是它作為一門社會科學學科與其他一些單純的社會科學學科的重要區別所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卡萊教授就指出,新聞學的學術來源根植於人文科學或人文類的社會科學中,它有著深刻的人文學科基礎和特定的“人文價值因素”。因此,它是一種帶有人文性質的社會科學。
新聞學中蘊涵著的這種人文精神和人文價值賦予新聞傳播在社會生活中淨化人們心靈、喚醒人們思考的功能。因此,新聞學的發展要盡可能借助並體現人文精神,要防止那些把新聞降格為一種沒有靈魂、沒有思想、沒有方向的純粹信息媒介和簡單的傳播行為的做法,更要警惕那些把新聞馴化為一種純粹的營利工具、公關幫手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