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我對電視市場化進程是這樣理解的,它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但一定會到來。比如韓流,2005年韓劇《大長今》熱播後,我們的受眾處於心理開放的狀況,這個時候韓劇的美譽度和韓國產品進行品牌置換,把韓國許多產品帶動了起來。1997年之後,韓國產品銷售能夠迅速恢複和崛起,主要依賴於娛樂經濟。這個經驗也可以用到中國。以往我們向海外輸出節目,但是我們的電視節目總是單一宣傳,像是在教訓海外觀眾。如果我們能把中國豐厚的文化遺產,盤點成現代的娛樂題材,然後交流到國際傳播市場,讓外國觀眾用我們的方式思考問題,才能真正發揮電視的文化影響力。
但是,如果沒有真正實現市場化,沒有搭建這個娛樂經濟板塊,海外娛樂經濟或遲或早進來之後,即使它進來的方式不在你控製的領域,比如辦廣告公司,比如用你的節目資源進行動畫設計和拍攝,用你的資源進行國際化運營,事實上都是在切割你的市場。
梁:這也正是我對目前中國電視市場的憂慮所在。
第一,從國家媒體安全角度來說,這個狀況必須解決。現在全國在廣電總局備案的頻道大概是1100多個。電視廣告大概300億人民幣,不到40億美元,1100多個頻道分40億美元,而美國一個綜合頻道一年就是50億美金。這種狀況,先別說“走出去”,如果國外媒體進來,我們能守得住嗎?中央電視台2007年1月1日把四套一拆為三,即中文國際北美頻道、中文國際歐洲頻道和中文國際亞洲頻道。中央電視台廣告收入2006年差不多90億人民幣,大約10億多美金,把成本扣除,還有多少錢用於“走出去”?一個大國,媒體安全很重要。全行業300億人民幣,這個門檻很低,如果這個行業開放,外資可以進來,那麼如何保證國家的媒體安全?一旦機製變化之後,一旦打開大門,按照目前中國電視的發展狀況,能夠打贏這場戰爭嗎?這是非常大的問題。
靳:意識形態的根本屬性,當然涉及國家安全,這是很重要的思考。但是另外一方麵,比如廣播電視這個行業,外來進入能否取代自身的東西?我覺得現階段的這種體製和機製,製約了電視的多種運營模式。單一的贏利模式,使電視不能進入別的領域,別的領域也無門可入。
胡:把中國電視置於國家和世界大的趨勢當中,我們才能從宏觀層麵,從戰略高度考察中國電視。關起門來,中國電視曾經很驕傲,20世紀90年代增長速度很快,但這畢竟是上個世紀的事了。最近幾年,我們麵臨很多問題,體製、機製、管理水準、市場化運作的各個環節,令人擔憂。如果以前我們是“居安思危”,今天則是“居危思安”,在比較危險的境況下必須尋找獲得安全的對策。
梁:我的第二個擔憂是行業安全。剛才談的300億的電視收入,還不是利潤。中國移動2005年營業額收入是2500多個億,利潤將近500個億,移動、聯通、網通、電信正在進入電視,而且中國移動已經花十幾億港幣買了鳳凰衛視股份。他們為什麼買鳳凰衛視?因為旅遊衛視也好,青海衛視也好,股權扯不清楚,無從下手購買。
靳:中國移動要進入中國電視行業,我覺得這是分久必合的事情,合完之後沒有關係,還是電視事業。中國移動資本入股電視,電視還是電視,隻是我們的股權結構發生了變化而已。
梁:其實,我們並不在乎中國移動是不是進來,我們在意的是因為你沒有把這個行業做好而導致別人進來,你就沒有地位,沒有榮譽,沒有尊嚴,沒有實現職業理想的途徑了,這將是電視從業者的悲哀。談到行業安全,我想要表達的是,在這個行業變革的時候捫心自問一下:你做到這個行業應該做到的程度了嗎?
靳:資本的本質就是權利,如果說我們這個行業做大了,也可以投資別的行業,民商法法律基礎是這樣的。
梁:電視是可以投資別的行業,但是你如何盤點目前的資源?這和每個人在這個行業的地位密切相關。假如並購,我並購縣級台和市級台成本不一樣,因為整個管理價值不一樣,同樣都是一撥人,換一個管理方式,價值就不一樣。但是,電視行業以目前的管理模式和經營水準、業務水準,一旦產生並購,賣不出那麼多錢。比如,電視這個行業目前300億,做到3000億,每個人的價值是多少?現在做30億,你是什麼價值?
我所說的行業安全和行業尊嚴就在這兒,其本質並不是誰並購誰。當電視並購電信的時候,肯定是電視行業的一種新的爆發。反之,就是人家電信行業的一種爆發。雖然對於行業的發展可能結果都一樣,但是對於在各自行業的從業人員來說,其結果就判若雲泥了。由此帶來的人員安全也是一個問題,相當一部分電視人會失業,因為沒有做好,而你原本可以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