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對話與訪談(5)(2 / 3)

胡:電視行業目前沒有退出機製,辦成什麼樣也不退出。進不去,出不來,這麼多頻道,市場又如此混亂,必然導致惡性競爭。一旦惡性競爭,收視率唯一、克隆、低俗化等問題就都來了。

梁:媒體有責任,要和國家發展同步,如何實現國家的戰略目標?現在這個狀況,行業怎麼能做大?有限的資金全部分散,惡性競爭導致行業內耗。現在中國的電視改革,五花八門,從稱呼就可見一斑,見麵有叫老總的,有叫董事長、台長、道長的,很混亂。

電視行業的問題還在於,對一些破壞行業規則、擾亂行業秩序者,想“清理門戶”也清理不了。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是要將政府疏導和市場力量結合起來,但是一到現實中執行就困難了。由於法律法規不健全,政府疏導的作用有限,而市場規則又很難通過拆分、並購、破產等力量清理電視門戶,因此簡單克隆、惡性競爭、透支運作等手段一哄而上。電視劇,你播一集,我播兩集,他播三集,但是電視劇多集連播既不會增加頻道品牌價值,也不會帶來廣告效益,因為廣告投放有一個頻次問題,比如本應兩個月播完的電視劇,你一天播完了,怎麼投廣告?電視劇一天三集的編排方式是惡性競爭,基本上是份額崇拜。份額起來了,但對頻道品質並沒有任何效果,為什麼?電視劇不具備影響力,播完就完了,它不是核心競爭力所在。

靳:電視行業受體製和機製的雙重製約。出現這些市場弊端的本質原因是電視行業建設一直是與行政建製同步的。在前些年出現那麼多不同級別的台而且市場定位一刀切,屬於行業行政行為;現在電視台的生存與發展卻越來越多地依靠市場,這就會產生許多體製和機製方麵的製約。我不認為國內行業外資金會在短期內進入電視行業並控製中國的電視行業,如果有一天這樣的事情發生了,電視行業還是電視行業,不同的是電視行業和資本聯係更加緊密,電視行業不再孤立,電視行業可以與其他行業進行資源置換。問題是,目前我們沒有這樣的機製,對於外來資本來說,它們覬覦中國電視行業已久,由於中國電視行業運營的單一性使得海外資本進入相當困難,在客觀上中國電視行業依然沒有外資的直接介入。海外電視機構擅長的不僅僅是節目製作和廣告運營,它們更擅長我們電視行業不了解的事情,如資產運營、資本運營等。目前的體製和機製製約著中國電視市場的發育,在現階段可能是件好事,但從長遠利益來看,市場規則的確立意義重大且勢不可擋。我們要采取的態度應當是穩妥而積極,在對傳播內容進行有效控製的基礎上推動市場化進程,這樣我們才可以逐步成長,使我們的電視行業與國家的綜合國力迅速提升相匹配。

電視新聞·動畫·紀錄片

新聞最重要的是責任,新聞不談責任,中國電視還有前途嗎?

中國整體的新聞傳播是滯後的,新聞的“新鮮度”很重要,和時間因素沒有必然的聯係

民生新聞不僅僅是賣資訊、知情權,其核心價值是態度

動畫與紀錄片,需要國家政策扶持,不能簡單地把收視率體係套用過去,它們有不同的贏利模式

胡:剛才我們涉及到的電視行業安全問題,是電視生存和發展的大問題。2006年許多問題暴露得比較明顯了,實際上這是由行業無序競爭延伸出來的,所以2006年關注電視發展的業界和學界都在探究管理之道,但目前似乎都沒有明確的或者公認的說法,也就是說“目標雖有,途徑卻無”。我們還是關注一下電視內容生產方麵的動態。新聞改革,永遠是電視媒體關注的話題。我們到底應該做什麼樣的新聞?看起來這是個最基本的問題,好像已經不需要論證,但事實上每一次追問都能促使我們的從業者進行新的思考。

梁:首先,新聞配置必須合理,不能缺失,新聞要把社會和時代同步報道出來。我一直說,當一個人到中國來,他看中國新聞一個月,他應該能夠了解中國是什麼樣,因為新聞和現實是最貼近的。他看一個月,看不出中國是什麼樣,就說明是新聞出了問題。再就是新聞傳播方式問題,我提了一個口號:有效傳播策略。電視要用電視的方式進行傳播,比如電視新聞中出現統計數據,有什麼用?數字是給專家和研究人員看的,對觀眾沒有太大意義。再就是品牌傳播,比如主持人播報,把品牌主持人放那兒和一般主持人放那兒就是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