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驀然回首篇(4)(3 / 3)

驀回首,驚醒地覺察中國人口態勢已進入拐點,事關民族國家,涉及社會人人,亟待運籌方略。頓悟作者多年來苦心一片,一非杯弓蛇影,二非杞人憂天,乃為龐大弱勢群體呐喊,更為撲麵而至的人口海嘯喚醒民眾,擊玉敲金,一聲長歎,一腔釋懷,我願足矣。

哈佛大學邁克爾·桑德爾教授在他的《錢買不到什麼:市場道德的局限》一書中指出,“金錢能買到的東西越多,富裕或者不富裕的影響就越大。”金錢能買到片刻歡樂,卻擺脫不了孤獨的感覺,更買不到長生靈丹。直麵媒體葉德嫻傾訴:“我覺得人生一定要死的,死亡有的來得快,有的來得慢,無論我們現在多健康,終有一天要麵對死亡,對我來說,如果有一天不能處理自己的衛生,我希望尊嚴地死去,我不可以選擇出生的時候,但我可以選擇我的死亡,我希望有這個權利。”

今日中國社會,在繁華與泡沫,喧囂和困惑,真誠與虛偽,功利和坦蕩,粉你、罵你的怪圈裏眩暈。多彩絢麗的高科技,不斷更新的微博、代碼、互聯網上聲像萬千,即使如此,中青年也越來越感到孤獨。

美國導演卡梅隆說:“我體會到了真正的孤獨,這種感覺淹沒一切。”全世界就有6700萬孤獨症患者,發達國家孤獨病例出現爆發式上漲。

原來孤獨並非老人或空巢家庭所專屬,它是永恒的存在,你是誰,有何身世地位,都難擺脫孤獨的桎梏。學會享受孤獨,讓生命自由之花綻放。作家麥家說得好,“生命是一道時間算術題,生老病死是一個公式,我們為什麼一定要戰勝年齡呢?”老年是生命時空坐標中最終一點,放眼花開花落,雲卷雲舒,看淡前塵過往,得失憂喜,但求心無旁騖,理清繽亂頭緒,滌蕩痛苦的回憶,戰勝困難。麵對孤獨,可以是無奈,也可以是一種享受,靠的是心態是活法。“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桃姐執拗地選擇在老人院終老,葉德嫻卻堅持滿目寂寥的一個人生活,兩個來自不同世界的女人,向世人證明一個真理——老而無力是無奈,但隻要保持尊嚴,躊躇獨行寂寥中,亦可有仰望星空的驕傲與從容。

法國最著名的牧師納德蘭·塞姆聆聽過一萬多人的臨終懺悔。他說:“假如時光可以倒流,世界上將有一半人可以成為偉人;如果每個人都把反思提前幾十年,便有50%的人可以讓自己成為一名了不起的人。也就是說,我們大多數人在臨終前,才知道自己的過錯或者錯過。”

柯雲路在《生死親情》一文中坦言:“人生就是如此,一切都不可能重來。大自然的規律,連佛陀都不可能抗拒,你生活得幸福快樂,恐怕才是他最深切的願望。”

當人性回歸,真情複蘇,道德洗牌,文明入局後,心靈的純真,重新覆蓋碧水藍天,最值得珍惜是你正在擁有的。殘缺的是家,留白的是愛。隻有懂得心放空,人生方能超輕鬆!

時代變革讓生命軌跡熨貼著心路曆程,回腸九轉,憂心百結,您卻靜下心來,抹平歲月代溝,摘掉“左”視眼鏡,客觀公正地還原曆史,反思今昔,讀完拙著,令人動情。無奈我輩草莽,力難從心,諸多謬誤瑕疵,尚乞教正批評。

“人生愁恨何能免,消魂獨我情無限。”花開花落,宇宙茫茫,既永恒又無常。痛苦、磨難也是一種財富,讓人禪悟、淡泊、豁達。人生有輪回,感情卻永恒,一個人走的日子不是件容易的事,唯有自己不倒,才能挺起腰杆。衷心祝願朋友,過好當下,珍惜生命。記住曼德拉的箴言:“生命中偉大的光輝不在於永不墜落,而在於墜落後能再度升起。”

作者贅述

2012年7月13日

壬辰年五月二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