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湖泊和小溪中的水都是流動的,人們常說“流水不腐”的意思就是自然界中的水在循環過程中具備一種自我淨化的能力,使得自然界總保持有一定量的幹淨清潔的水,供所有的生物使用。
河流的淨化
當汙水流入河流中,河流就會被汙染。進入河流中的汙水首先被河水混合、稀釋和擴散,而汙染的河段還在一直不停地向前奔流,最終彙入大海,河流就實現了自身的淨化。
運動的海水
浩瀚的海水無時無刻不在運動著,當汙染物質進入海洋後,有的漂浮於水麵,有的懸浮在海水中,有的溶於海水之內,還有的沉降於海底沉積物中。汙染物不論存在形式如何,在海水中都進行著物理、化學和生物變化。
自淨能力
海洋通過自身的物理、化學及生物作用,將汙染物質的一部分或全部吸收、沉積、降解、稀釋或轉化,使環境恢複到原來的狀況,這就是海水的自淨能力。
環保小知識
汙染物中質量比較大的物質也有可能沉積在河床上,容易氧化的物質通過水中的氧氣進行氧化;有機物通過水中微生物進行生物氧化分解。這樣,當經過一定時間,河水流到一定距離時,河水就恢複到原來的清潔狀態,這就是河流的自淨作用。
天然淨化地
陸地上的主要江河最終流入大海,它們攜帶的汙染物也會進入大海,要麼沉積,要麼消失,因此海洋是陸地汙染物的天然處理場。但是如果江河帶入了過多的汙染物,海洋不僅無法消除汙染,自身也可能遭到汙染。
影響因素
影響海洋自淨能力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海岸地形、水中微生物種類的數量、海水溫度和含氧狀況以及汙染物的性質和濃度等。當然,海域空間越大,海水自淨能力越強。
其他因素
水體自淨作用的強弱還受到其他許多因素的影響,比如水質、水溫、水的流量、流速以及河流的彎曲複雜程度,等等。
難淨化的物質
海洋和地麵水對於一般自然出現的有機物質都具有很強的自淨能力,但對於合成洗滌劑、有機氯農藥等有機化合物質和諸如氰化物、重金屬類、放射性物質等有毒物質,自淨作用則非常有限,這些物質很難通過自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