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潮是海洋中某一種或某幾種浮遊生物在一定環境條件下爆發性繁殖或高度聚集引起海水變色,影響和危害其他海洋生物正常生存的災害性海洋生態異常現象。赤潮雖然自古就有,但隨著工農業生產的迅速發展,水體汙染日益加重,赤潮也日趨嚴重。
赤潮的特征
赤潮並不一定都是紅色,根據它發生的原因、種類和數量的不同,水體會呈現不同的顏色,有紅色、綠色、黃色、棕色等。但是,某些赤潮生物引發的赤潮並不引起海水呈現任何特別的顏色。
自然原因
海區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水文、氣象、海流、海況等是形成赤潮的自然因素。如強台風、大暴雨後鹽度下降,氣溫、水溫、氣壓升高都可以成為赤潮形成的條件。
主要原因
工業廢水和生活汙水大量排入海中,使海水中氮、磷、鐵、錳等元素以及有機化合物含量大大增加,促使一些海洋生物大量繁殖是形成赤潮的主要原因。
赤潮的分類
有毒赤潮生物體內含有某種毒素或能分泌出毒素,它們形成的赤潮對生態係統、海洋漁業、海洋環境以及人體健康會造成不同程度的毒害。無毒赤潮生物體內不含毒素,也不分泌毒素,對海洋生態、海洋環境、海洋漁業也會產生一些危害,但不會產生毒害作用。
赤潮生物
海洋浮遊藻是引發赤潮的主要生物,在全世界4 000多種海洋浮遊藻中有260多種能形成赤潮,其中有70多種能產生毒素。
貝毒
由赤潮引發的赤潮毒素統稱貝毒,目前確定有10餘種貝毒的毒素比眼鏡蛇毒素高80倍,比一般的麻醉劑,如可卡因還強10萬多倍。赤潮毒素引起人體中毒事件在世界沿海地區時有發生。
對海洋生物的危害
有些赤潮生物分泌的黏液粘在魚、蝦、貝等生物的鰓上,會妨礙它們呼吸,最終導致窒息死亡。而有些赤潮生物體內或代謝產物中含有的生物毒素能直接毒死魚、蝦、貝類等生物。
對人類的危害
赤潮生物分泌的毒素有些可以通過食物鏈傳遞,造成人類食物中毒,嚴重的會導致死亡。據統計,全世界因赤潮毒素的貝類中毒事件約300多起,死亡300多人。
防範赤潮發生
加強海洋環境保護,控製沿海廢水廢物的入海量,特別要控製氮、磷和其他有機物的排放量,避免海區的富營養化是防範赤潮發生的一項根本措施,如果人類無止境地向大海排汙棄濁,最終失去的將是壯麗的大海,受到大自然懲罰。
環保小知識
目前,赤潮已成為一種世界性的公害,美國、日本、中國、加拿大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赤潮的發生都很頻繁。赤潮的全球性危害已引起國際社會和科學家的高度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