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麵來談談繼續教育的目的以及其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開展繼續教育的目的有兩類:一類是借助於繼續教育,既是生產力要素又是社會發展綜合指標的社會成員的素質能夠得以提高,從而服務於科技經濟以及整個社會的發展。二類是借助於繼續教育,社會成員可以持續地接觸並學習新知識與技能,這樣可以更好地適應科技、經濟以及整個社會的需求或一項工作的具體需要。
概括地講,繼續教育是社會發展到一定時期的產物,反過來它又對社會的發展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談及繼續教育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時,丁紅玲(2005)從以下幾方麵進行了論述:一、繼續教育具有直接生產性功能作用;二、繼續教育可以提高社會經濟效益;
三、繼續教育有助於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四、繼續教育有利於產業結構的調整;
五、繼續教育有助於增強企業競爭力;
六、繼續教育是培養現代企業家的主陣地;
七、繼續教育有助於優化人才結構;
八、繼續教育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主渠道。
(二)夜大
夜大是針對邊工作邊學習的成人學生的一種靈活機動的教育方式。夜大的學生利用業餘時間進行進修,授課時間一般安排在工作日的下午、晚上或者周末,考試形式與統招生無太大差別。夜大學生年齡區間跨度大,既有一二十歲風華正貌的年輕人,也有拖家帶口忙於生計的中年人,甚至還有退休後堅持學習的老年人等。在夜大學習的學生可以是一般性質職業充電式的培訓,也可以參加成人高考或自學考試,學習期滿,考試合格後獲得專科或本科的文憑。前者學習時間可長可短,不受限製;後者必須在規定的年限修完所有課程,而且學習年限比以脫產形式學習的學生要更長一些。如專科階段的學習年限一般規定為三年。
(三)函授教育
函授教育在英語中被稱為CorrespondenceEducation,是一種運用通訊進行的教育方式。在函授這種獨特的教育方式中,學校將教材發給教育對象,教育對象可以在工作之餘充分地利用業餘時間自學,並在規定的某一段或某幾段時期內集中學習。自學時可以采取自己閱讀、聽電視講座、使用電腦等多種方式,並且通過通信、電子郵件等方式與教師進行交流,作業也是通過信件或電子郵件等方式傳給教師。函授教育的概念最初源自1840年的英國,當時速記法發明人伊薩克·皮特曼通過郵寄方式教速記,教育界一般認為這就是最早期的世界函授教育,緊接著19世紀60年代英國的大學推廣運動也是函授教育的一種表現。自80年代起,世界很多國家開始成立函授學校。函授教育在中國的發展曆史可以追溯到1914年商務印書館創設的函授學社。新中國建立後,函授教育得到了極大的發展。1951年,東北實驗學校設立函授部,函授師範學校也在北京成立。1953年,中國人民大學與東北師範大學開始舉辦函授。此後,函授教育逐漸擴大到理、工、農、醫各類高等學校,相比較而言,師範函授教育具有最大的發展規模與最快的發展速度。函授教育主要使用自學函授教材,函授學校統一對教育對象進行輔導與考核。高等學校舉辦的函授教育一般參照全日製高等學校相應專業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教育對象需要參加嚴格的考試,考試成績合格,意味著其水平已經相當於全日製高校同類專業水平,舉辦學校可頒發給相應的畢業證書,國家承認其學曆。如果學完單科,考試成績合格,也可以發給學習成績證明書。
(四)遠程教育
遠程教育指的是主要運用多媒體方式,教育對象與教師、教育對象與教育組織之間進行係統教學與通信聯係的教育形式,是將課程傳送給校園外的一地或多地的教育對象的教育。現代遠程教育的涵義是通過音頻、視頻(直播或錄像)以及包括實時和非實時在內的計算機技術將課程傳送到校園外的教育。現代遠程教育以現代遠程教育手段為主導,結合麵授、函授與自學等傳統的教學形式,實行多種媒體優化組合。現代遠程教育伴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而產生,是一種新興的教育方式。迄今為止,根據信息傳播方式與手段的不同,遠程教育的發展大致可以被劃分成三段曆程,一是以郵件傳輸的紙介質為主的函授教育階段,是傳統的遠程教育階段;二是以廣播電視、錄音錄像為主的廣播電視教學階段,即廣播電視遠程教育階段,廣播電視遠程教育開始於20世紀60年代,在近20多年時間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三是計算機、多媒體與遠程通訊技術相結合的互聯網遠程教育階段,即網絡教育階段。伴隨著電視、計算機、互聯網的普及,互聯網遠程教育已經逐漸來到了我們身邊,離我們越來越近。從1998年我國開始運行現代遠程教育試點項目以來,互聯網遠程教育已經經曆了十多年的促進期,積累了相關的經驗,形成了符合我國國情的“具有一定規模的互聯網遠程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