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等外語教育是高等外語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滿足廣大成人學習者的需求,成人高等外語教育采取了多樣化的形式,主要包括學曆教育與非學曆教育兩部分。學曆教育指的是由國家教育主管部門批準的教育形式,學習者必須參加成人高等教育考試或自學考試,學習合格準予畢業時頒發給相應的畢業證書。非學曆教育指的是不需要參加入學考試,經過一段時期的培訓來提高學習者的外語水平,學習結束時可給予相關結業證明。例如在職培訓。
按招生類型劃分,主要包含高中起點升專科(簡稱高起專)、高中起點升本科(簡稱高起本)、專科起點升本科(簡稱專升本)三大類別。按學習形式劃分,2007年秋季以前主要包括脫產、業餘與函授三種形式。2007年秋季起國家規定取消成人脫產教育形式,隻頒發成人業餘教育文憑。受教育者以脫產形式進行學習的年限為:高起專兩年,高起本四年,專升本兩年;受教育者以業餘或函授形式進行學習的年限為:高起專兩年半,高起本五年,專升本兩年半。2007年秋季之後,國家相關政策規定,成人高等外語教育被要求取消脫產這種學習方式,學習者需采用業餘或函授的學習方式。按教學形式劃分,包括麵授、函授、電視、廣播、多媒體、實踐、自學考試等靈活多樣的形式,其中較常采用麵授、函授、多媒體、自學考試形式。這些豐富的形式可以適應不同年齡階段、不同層次學習者對外語知識的學習,這也就是成人外語高等教育為何受到社會普遍歡迎的因素之一。按教育類型劃分,成人高等外語教育主要有:繼續教育、夜大教育、遠程教育、網絡教育、終身教育、社區教育、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下文將對以上提到的許多有關成人高等外語教育類別的概念進行詳細說明。
(一)繼續教育
繼續教育顧名思義,指的是已經脫離正規教育,已參加工作和負有成人責任的人所接受的各式各樣的教育,是對走上社會的成人群體進行知識更新、補充、拓展與能力提高的補償性的、更深入的再教育形式。繼續教育這一概念源自經濟較發達的歐美國家。1979年,我國派代表參加了在墨西哥城召開的第一次世界繼續工程教育大會,這是我國首次參與全球繼續教育。繼續教育的概念具有以下四種涵義:一是繼續教育是兼有學曆與非學曆形式的成人教育;二是教育對象比較成熟,具有一定的社會經驗,有些已經在學曆與專業方麵達到了一定的層次和水平;三是繼續教育所傳授的內容包括新知識、理論、信息、技能與方法;四是教育對象具有多樣化的學習目的。有的是為了更新知識結構,有的是為了補償中學階段沒有掌握的內容,有的是為了學習新知識,有的是為了擴大視野範圍,有的是為了提高創新能力,以適應本職工作的需要,跟上科技發展與社會進步的腳步。
繼續教育的概念被賦予多種解釋,除了上文中所表述的定義之外,最具代表性的定義還有以下五種:一、繼續教育是指“在正規教育以後進行的一種範圍很廣的教育,使成人不斷獲得有關自己職業的新知識新技能,同時增長對別的職業的了解”(美國)
二、所謂繼續教育是指“人們為獲得和完善知識技能和技巧,在普通學校和專業學校或通過自學途徑進行的有目的的實踐活動”(俄羅斯)
三、繼續教育是“對已獲得一定學曆教育和專業技術職稱的在職人員進行的教育活動。學曆教育的延伸和發展,使受教育者不斷更新知識和提高創新能力,以適應社會發展和科學技術不斷進步的需要,是現代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產物”(顧明遠1991)
四、繼續教育是“對受過大專以上高等教育和中級以上職稱的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進行最新知識的教育活動。含義與大學後教育基本相同,但教育對象側重在在職科研人員,以學習掌握現代科學技術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為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稱之為‘工程師和技術員的繼續教育’”(關世雄1990)
五、“繼續教育在成人教育中作為一個術語,具有特定的含義,專指大學本科後的在職教育而言,包括理、工、農、醫、文、法、管理等。大學本科教育在整個高等教育中已被列為‘初始教育’,即它是基礎,是起點,而繼續教育則是初始教育的延伸、補充、擴大和發展”(張維1990)
南海(2002:146)曾在所寫的文章中分析並總結了上述定義的共性與差異性。
共性表現為:一是繼續教育是相對於傳統意義上的一定階段和層次的教育而言的。二是繼續教育的對象是特定的群體。三是繼續教育是一種有明確目的的教育活動。
差異性存在於另外三個方麵:一是繼續教育起始的教育基礎這個概念,不妨簡稱為“原初教育”,各定義的表述有的模糊,沒有談及“原初教育”屬於何等層次;有的定義雖然涉及“原初教育”的層次方麵,但是各個定義的解釋存在著明顯的不同。二是就繼續教育的對象是“特定的群體”這一方麵而言,各個定義的理解存在著差異。有的定義著重談到繼續教育對象的成年性;有的定義不但著重談到成年性,還涉及到在職性;有的定義指出全員性,還有的定義提出職稱的要求。三是在理解繼續教育是一種“有明確目的的教育活動”這一觀點時,可以將上述定義劃分成兩大類別:首先從社會成員與社會關係的角度出發來考慮,繼續教育的目的可以表述為“使受教育者不斷更新知識和提高創新能力,以適應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其次從受教育者自身的角度出發來考慮,繼續教育的目的是使受教育對象“完善知識結構,提高專業技術水平和創造能力”,繼續教育被詮釋為一種“追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