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9章 圖書館學·信息學·編輯學編(6)(1 / 3)

11.[2] 葉繼元.《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 來源期刊結構分析[J] .甘肅社會科學,2007,(6) .[3] 胡政平.綜合類學刊的主流地位[N] .光明日報,2005-02-10.[4] 胡政平.論學術期刊的創新[N] .人民日報·海外版,2004-12-13.[5] 李偉,馬自力.編輯思想的凸顯與綜合類學術期刊的發展途徑 [J] .甘肅社會科學,2006,(5) .[6] 餘三定.從學術規範看綜合類人文社科期刊的發展之路[J] .甘肅社會科學,2006,(5) .原載《甘肅社會科學》 2008年第5期,《新華文摘》 2009年第3期全文轉載;《中國社會科學文摘》 2009年第1期全文轉載;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出版工作》 2008年第12期論點摘編。

甘肅省社會科學院科研人員在國家級刊物發表(轉載)的論文題錄(1980—2000)

哲 學

穆紀光.觀察·思考·實驗———狄德羅對自然科學方法論的重大貢獻.社會科學,1980(1) /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1980

穆紀光.愛因斯坦的人生追求.哲學研究,1986(6)

穆紀光.信息論與美學研究.延邊大學學報,1987(1) /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美學,1987(6)

穆紀光.商業藝術審美的五個領域.甘肅社會科學,1993(6) /新華文摘(摘登),1994(4)

穆紀光.宗白華與敦煌藝術研究—兼論敦煌藝術研究的哲學方法.敦煌研究,1996(4)

穆紀光.阿芙洛蒂泰·藥叉女·敦煌菩薩———對三種美神文化內涵的解釋.美學與藝術學研究,1997(7)

穆紀光,安文華.中國美學的新起點.甘肅社會科學,1999(6) /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美學,2000(3)

尚樂林.運用信息的辯證原則.社會科學,1984(5) /新華文摘,1985(1)

尚樂林.偶性———信息本質涉及的哲學範疇.哲學與社會,1986(3) /中國社會科學,1987(1)

尚樂林.全國信息哲學問題研討會綜述.國內哲學動態,1986(12) /中國社會科學,1987(1)

尚樂林.論劉爾炘的中西學術傳統比較研究(三) .蘭州學刊,1988(4) /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中國哲學史,1988(10)

馬名駒.微觀、宏觀和宇觀範疇探源.哲學研究,1985(6)

王步貴.讖緯與宗教.寧夏社會科學,1992(1) /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轉載

王步貴.讖緯與辯證法.甘肅理論學刊,1992(2) /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轉載

範鵬,成兆文.馮友蘭教育哲學發微.天水師範學院學報,2004(3) /人大報刊複印資料·教育學,2005(1)

範鵬,梁燕城.道不同可以為謀——關於宗教與社會和諧的對話.文化中國,2007(3)

範鵬,穆紀光,馬步升.偉大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和豐富發展.人民日報,2009.1.12於維民,王寶錦.略論封建迷信與宗教信仰的主要區別.甘肅社會科學,1996(2) /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宗教,1996(3)

於維民.論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條件.甘肅社會科學,1998(5) /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哲學原理,1998(12)

於維民.精神文明建設三題——對“一手軟” 問題的哲學思考.甘肅社會科學,1999(5)/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精神文明建設,1999(12 )

段華明.改革開放與執政黨的社會功能.社科縱橫,1993 (3) /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轉載

段華明.關於改革發展穩定的斷想.開發研究,1994(6) /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轉載

李驊.馬克思·舍勒怨恨理論的倫理之維.甘肅聯合大學學報,2006(1) /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倫理學,2006(7)

李曉帆,薛永應等.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主義社會的演進.哲學研究,1988(2)

羅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的基本特征.光明日報(理論版),2007.11.27曆史學

郝樹聲.五涼史研究概述.甘肅社會科學,1986(6) / 新華文摘,1987 (1)

郝樹聲.敦煌懸泉裏程簡地理考述(續),敦煌研究,2005(6)

朱智文.一九八八年史學理論研究述略.社會科學,1989(2) /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曆史學,1989(6)

朱智文.論曆史評價.甘肅社會科學,1991(2) /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曆史學,19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