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槍口對準蔣介石(3 / 3)

在大家充分發表意見的基礎上,王亞樵經過認真權衡,說:“各位剛才都說得很道理,廬山與南京,都是蔣介石出沒的地方。這次事關重大,避開我們與蔣介石的仇恨不說,單是接受了西南派20萬元巨資,就得賣命去幹。拿人錢財,替人消災,曆來就是江湖上的行規。因此,我們無論如何都要除掉蔣介石。我覺得分兩路並進把握大一些,無論南京還是廬山,何處順手何處下手。南京方麵由鄭抱真負責,可以立即啟程與餘立奎聯係,你們可以住在仙鶴街他的住宅裏,爭取在蔣介石上廬山之前行動。同時由華克之負責廬山的刺殺工作,也必須立即啟程,先去蔣介石的別墅美廬附近布置守伺,萬一南京沒有成功,廬山就成了主戰場,隻許成功,不許失敗!大家還有什麼意見補充?”

“我覺得九哥這個方案很全麵,”華克之說,“廬山方麵我已經摸過底了,對那裏的情況也比較了解,到時蔣介石上廬山,對他的別墅肯定警衛森嚴,不易下手。幸好附近有個太乙村,是蔣介石必遊之地,我們可以住進那裏的廬山新旅社等候老蔣,隻是有個問題不大好解決。”

王亞樵點頭道:“有什麼困難盡量提出來,大家一起想辦法解決。”

華克之說:“我們去廬山,路途遙遠,加之蔣介石也會加緊提防,在沿途設立關卡,嚴格搜查,恐武器不好攜手帶。”

王亞樵沉思一陣,說道:“這樣吧,你先領人去那裏住下來,隨後我想辦法送槍過來,這事由我全部負責。”

會後,鄭抱真、華克之各領十幾名行動敏捷、機智冷靜的殺手分頭撲南京、廬山去了。王亞樵為送武器的事絞盡腦汁。最後,他買來十隻金華火腿,用刀剖成兩片,把中間挖空,再把槍支拆開,將零件和彈藥用油紙包好,放入火腿中間,然後用針線縫好,塗上一層薄薄的鹽泥,密封得天衣無縫。

槍械安置好後,王亞樵要他的妻子王亞瑛和王亞樵的表弟媳劉小蓮扮成闊太太的模樣,由兩個部屬扮成夥計隨同前往廬山。

一路上關卡很多,特別是上海碼頭和九江碼頭搜查甚嚴,來往人渦均要搜身,連小孩繈褓和女人內衣都在檢查之例。王亞瑛形態十分從容,樣子非常高貴,國民黨盤查人員以為是闊太太出外遊覽或向貴增送貴重禮物,便不太注意。王亞樵一行很順利地潛入太乙村,將武器彈藥送到華克之等人下榻的“廬山新旅社”。

恰在此時,傳來南京刺蔣落空的消息。本來南京的鄭抱真已等到一次殺蔣的機會,那是蔣介石在公眾場地發表演說。化裝成新聞記者和學生的數名殺手混入會場,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因擔任總聯絡人的王亞樵的發妻子王淑瑛臨陣慟懦,發出“暫援執行”的暗語,使得南京刺蔣功虧一簣。現在,就看廬山一邊了,華克之慶幸南京方麵沒有打草驚蛇。

再說蔣介石派在廣州成立政府後,由於各懷異誌,都隻顧本派私利,想盡量撈取更大的權力。首先是作為盟主的陳濟棠,隻想讓其它反蔣派為他捧場,並不給他們實權,害怕其他派別勢力強大起來,奪去他的盟主地位,於是相互之間不斷出現裂痕。最後,汪精衛感到無法維持下去。便憤然離穗赴港。

汪精衛走後,陳濟棠便派人向蔣介石求和。這個熱鬧一時的反蔣組織開始土崩瓦解。

其實,從一開始,蔣介石最擔心的還不是廣州事變問題,而是紅軍的壯大和革命根據地的發展。他連續發動的兩次圍剿都被紅軍粉碎,紅軍的聲威大振,給他的統治造成了嚴重的威脅。

1931年6月13日,蔣介石在南京召開國民黨三屆五中全會,會議的主要內容是討論“剿共”。21日,蔣介石親赴南昌,動員30萬大軍,采取“長驅直入”、“分進合圍”等打法,企圖消滅紅軍。稍後,因天氣炎熱,便偕夫人宋美齡在大隊衛侍的擁簇下去廬山避。

在廬山,蔣介石新建了一棟別墅,室內大部分的裝飾材料和家具,都是由美國進口,一切都唯夫人的喜好是從,連名字也起為“美廬”。

蔣介石無論到哪裏,安全都是第一重要的。他身邊最貼身的衛侍大多數都是從老家溪口帶出來的,不少還是親戚、本家。像蔣孝先、蔣孝武就是他的族人。在來廬山前,沿途的警衛工作已經做好,特別是到了廬山之後,“美廬”附近更是三步一崗、五步一哨。

上廬山,除了消署,蔣介石最主要還是放鬆自己,一年到頭置身險惡的政治鬥爭中,使人感到身心疲憊,能在這風景秀麗的地方呆一段時間,忘卻一切紛亂的苦惱,實在是一種難得的享受。

廬山風景名勝很多,但蔣介石獨鍾太乙奪。太乙村位於太乙峰下,是一十分幽靜的處所。

這裏石徑橫斜,竹影搖曳,樓台掩映,遠眺鄱陽湖萬傾碧波,近可探古道仙蹤,發思古之幽情。早在清朝初年,這太乙峰下開辟了“建業叢林”,專供皇親國戚避署養身之用。民國初年,廣東籍退役將軍曾晚歸、古層冰立誌晚年曆遊中國名川大山,因早年從曆代詩人的名篇中領略了廬山的神奇風光,於是邀請了18位同僚同遊廬山。廬山奇峰突兀,雲蒸霞蔚。氳氤如煙之景使他們萌生了來此養老送終之念。他們首先選擇中南邊棲賢寺附近,建了“葛陶齋”、“寒泉亭”,修身養性,臥石聽泉,其樂融融。但沒過多久,他們發現太乙峰下“建業叢林”遺址一帶風光更美,且是天子住過的地方,想必此處風水一定非同凡響,於是將這處地皮買了下來,大興土木,曆時八年,耗資數百萬大洋,建造了一大批中西結合的豪宅別墅。因地處太乙峰下,就以“太乙村”命名。他們分居18棟別墅,每棟別墅都因主人的愛好不同而風格各異。命名也別出心裁,墨香中散見優雅,諸如“鬆莊”、“情莊”、“柳莊”之類與類均有花香莖挺、枝繁葉茂;又如“晚庵”、“牛舍”、“三柳窠”,也是絕對的妙處。這裏既有古色古香的幽靜,也有運動場、遊泳池等現代設施,整個布局坐北朝南,空氣流暢,陽光充足,視線開闊。自建成以後,轟動一時,許多名人巨賈紛紛慕名光顧村中做客。將廬山視為“夏部”的蔣介石,住在“美廬”,光顧最多的是太乙村。

1931年6月14日,吃罷早飯,蔣介石即吩咐手下,準備下山去太乙村探幽。警衛們於是一齊忙碌起來。

山上沒有公路,日崎嶇蜿蜒,隻能以轎子代步,宋美齡因皮膚過敏,不能曝曬,乘坐的是一種帶有蓬罩的轎子。蔣介石則喜歡坐“滑梯”,竹製的滑梯一路“吱吱呀呀”,可在上麵領略沿途奇景佳色。

上午九時,衛侍們抬著蔣介石、宋美齡下山,按慣例,衛隊分成明、暗兩個部分。明部分由蔣孝先武率領,擁簇兩乘轎子,負責前後明年的安全工作;暗部分由蔣孝先率領,在蔣介石要經過的地方,潛入叢林、幽穀、山背,認真搜尋各類值得懷疑的人跡、物品。

蔣介石在滑竽上晃悠了十幾分鍾,衛隊進入了崎嶇的崖口,此處不能並排而行,隻能成單個縱隊通過。正在此時,負責在暗處巡視的蔣孝先的手下從竹林中拾到了十隻火腿,中間一律被挖了。

警覺的蔣孝先立即拿過進行分析,認定一定有人夾帶違禁止物品上山。那麼,具體是什麼呢?珠寶?電台?抑或武器?很快,蔣孝先從火腿內壁查到了一絲槍油痕跡,於是驚叫道:

“有人攜武器上山,不好,領袖有危險!”

蔣孝先說著,衝出竹林,想盡快趕上滑竽,提醒衛兵們注意。恰在此時,遠處一株大樹下一位坐著抽煙的人映入了蔣孝先的眼簾,他用一頂草帽遮住前額,神態十分可疑。

“有人帶武器上山了,各位注意保護好領袖!”蔣孝先大聲喊道。

這一聲叫果然使大樹下的人開始驚慌,隻見他站了起來,從懷裏掏出一把手槍,對準滑竽上的蔣介石扣動了扳機。

蔣介石應聲從滑竽上跌下來。蔣孝先見那位殺手還要開槍,率眾一齊衝上去,一陣亂掃狂轟,殺手飲彈倒於血泊中。

眾人回過神來扶蔣介石,蔣心驚肉跳地問:“凶徒抓到了麼?”

警衛報告已死,蔣介石這才穩住神,故作鎮靜地揮揮手,說:

“沒什麼大不了,繼續走!”

下到太乙村,隨後侍衛向蔣介石彙報,說搜遍凶徒全身,除了一把手槍之外,別無他的身份一時無法證明。

這時嚇啞了很久的宋美齡總算開口了,說:

“達令,一定是廣東方麵派來殺你的人,今後可要小心。”

蔣介石打了一寒顫,下意識地左右看看,然後故作大意地揮揮手:

“把他埋了,不要聲張,權當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