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章白川大將魂斷虹口(1 / 3)

日軍對中國領土虎視眈眈。蔣介石對張學良說:“要滿足日方一切要求,不可抵抗!”

“九·一八”事變,東三省陷入鐵蹄,王亞樵把暗殺目標轉向日本軍、漢奸。

日艦“出雲”號被炸得東倒西斜。“祝捷”大會上,一聲巨響,白川大將及十數名日方要人魂喪異鄉。

1931年,對中國領土虎視已久的日本帝國主義開始張牙舞爪,他們一邊不斷地製造事端,一邊不斷地向東北增兵。東北軍總司令張學良有點沉不住氣了,派人到南京向蔣介石麵請機宜。蔣介石為集中力量剿共,唯恐與日本人發生衝突,即致電張學良:“無論日本軍隊此後在東北如何挑釁,我方應不予抵抗,力避衝突。吾兄萬勿逞一時之憤,置國家民族於不顧。”9月初,東北軍第七旅旅長王以哲到北平麵見張學良,言及日本人囂張之事,張即以此電示王,並囑轉告部屬,一定照辦。9月6日,張學良尊蔣介石之命,打電報給東北邊防公署參謀長榮臻,重申不抵抗的方針。

更有甚者,9月12日,蔣介石又指示張學良,要滿足日方一切要求,盡快處理完中村事件,防止日方以此事為起事口實。張學良立即照辦,將依照國際法處死日本軍事間諜的東北軍將領關玉衡關押,以求妥協。

但日本人並沒有因此而行打消侵略中國的念頭。

1931年9月18日晚,日本滿鐵守備隊於晚上10時炸斷柳條溝一段鐵路,誣稱中國軍隊所為,突然襲擊沈陽北大營。日軍沿途用機槍大炮亂掃亂轟,殺害中國無辜軍民。12月,日軍開始進攻沈陽城,東北軍將領王以哲、榮臻等人,遵照由張學良傳達的蔣介石密令,指示當地守軍不許抵抗,守軍束手待斃。19日零時,日軍攻占了北大營。晨6時,日軍大隊人馬開進沈陽城。

消息傳到北平,張學良與國民黨在北平的要人吳鐵城、李石增、張繼等召開緊急會議。但作出的緊急決定仍是電令東北當局維持秩序,軍民先退出相當地點,候中央政府解決。

“九·一八”事變傳到南京,留守在石頭城的國民黨大員們因蔣介石到江西“剿共”去了,作不了主,除了急忙電請蔣介石回寧主持一切之外,就剩亂作一團。

日軍在國民黨“不抵抗”政策下,肆意奸淫燒殺,長驅直入,相繼占領了沈陽、海城、大石橋、開原、昌圖、四平、公主嶺、長春、鳳凰城及營口、撫順等要他……

張學良在蔣介石接連下達“不抵抗”的命令之下,丟失了東北家鄉的大好河山,悲痛欲絕。他命令東北軍在山海關集結待命,準備打回東北去,用行動彌補過失。

但是,蔣介石仍不準許抗日。9月21,蔣介石從江西回到南京。24日晨,他在南京市黨員大會上講話,竟然大講“以和平對野蠻,忍痛息憤,暫取逆來順受態度。”當日,國民黨中央黨委會召開,決定對粵采取和平方針,釋放胡漢民,讓其繼續主持黨政工作;又決定中央黨部與國民政府分別發表三個文告。

9月22日發表的《中央告全國同胞書》,一不言動員民眾,二不言出兵抗日,而隻要求全國絕對服從蔣介石的領導,嚴守秩序,老百姓隻埋頭工作,交捐納稅,勿問國事。

23日發表的《國民政府告民眾書》,宣布了蔣介石對日的基本方針;第一,依靠國聯主持“公道”乞求帝國主義給予“合理的援救”;第二,鼓吹“以文明對野蠻,以合理態度顯露無理暴行之罪惡”,要中國人民以“文明”的不抵抗,忍受日軍的野蠻屠殺。

稍後發表的《致粵要人電》,除了重複上述主張之外,著重強調:“危害民族生存之赤匪必須根本鏟除”,頑固堅持反共內戰、“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動立場。

“九·一八”事變的爆發及胡漢民的被釋放,使王亞樵的工作重心又起了轉折性的變化。國難當頭,抗日乃是壓倒一切的工作重心,誰違背了這一點,就是賣國主義。

東三省淪陷後,最先奮起抗日的是東北的馬占山。9月下旬,王亞樵即與沈鈞儒、柏烈武、常藩候、李次山等千餘人在上海集會,聲援馬占山抗日,並募款支援東北義勇軍。

為了繼續保持和發揚“斧頭黨”的宗旨,王亞樵在組織人力、財力、物力支持抗日的同時,還成立了“鐵血鋤奸團”,專事鋤殺罪大惡極的漢奸、日寇。鋤奸團由心腹王鐵明、鄧寵銘負責。

為了激起民眾的民族仇恨,王亞樵率先在上海提出打擊經營日貨的奸商,抵製日貨,令朱大剛、周明如等二十餘人組成小斧頭隊專門砍殺奸商漢奸。他又令洪東夷、郭恒昌、黃道隆等人組成剪刀隊,遇穿著日本花布的人,將衣服剪破或入各家商店,搜查日貨。

針對蔣介石不予抵抗的政策,眼見大好河山一天天被日軍蠶食,王亞樵憂國憂民,頻頻與蔣光鼎、蔡廷鍇、陳銘樞商討抗日事宜。

陳銘樞認為要抗日就得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看日軍的勢頭,終有一天會打到上海。王亞樵開始著手組織上海軍民,以配合十九路軍的作戰。

1932年1月28日,在上海北站刺殺重光葵的“安清幫”首領常玉清再領主子之命,刺殺了日蓮宗和尚,日軍以此為借口,動用陸海空十萬大軍突然襲擊上海,爆發了震驚中外的“一·二八”事變。

日軍氣勢洶洶,宣稱24小時占領京滬,上海上空黑雲壓城。但上海軍民不為所懼,十九路軍全力反擊;數百萬軍民投入抗戰,有錢出錢。有物出物,有人出人。

王亞樵料這一天遲早會到來。消息一傳來,他即於桃園裏44號召集部眾,緊急宣布全力以赴抗日到底,並成立20個大隊,命劉剛、蕭佩偉、李楷、陳事、傅耀東任隊長,頭組織工人、學生、市民。臨時指揮部就設在桃園裏44號,王亞樵親自坐鎮。

日軍攻勢凶猛。是夜,王亞樵成立決死隊,自率男猛的決死隊員至閘北戰地布置,襲擊日寇。旋即又宣布成立淞滬抗日義勇軍,王亞樵自任司令,蔡蹈和任參謀長,許誌遠任軍事聯絡專員,朱大剛為聯絡參謀。召集三千餘人,開赴大倉戰場,配合十九路軍浴血奮戰。

王亞樵的愛國主義舉立即引起了新的媒體的關注,上海各報競相連載義勇軍的抗日成績。

戰爭打響後,蔣介石不僅不予支持,反而還決定將南京政府遷往洛陽,麵對日寇的侵略,作可恥的逃跑。同時,蔣密電十九路軍對日寇的概略不予抵抗,指示上海市長吳鐵城派警察查封了“上海各界抗日救國委員會。”

十九路軍在得不到蔣介石任何援助的情景下,供給十分困難,但對王亞樵的抗日義勇軍十分關心。因拿不出更多的東西來裝備這支龐大的新生武裝,隻供給四百餘支槍,包括幾支機槍和輕炮。當然,這些遠遠不夠。於是,王亞樵與蔣光鼎和蔡廷鍇商酌,動用上海兵工廠的武裝,但兵工廠不敢擅自作主,即電南京請示。南京方麵經報蔣介石批複回電:“全部武裝運往南京。”

十萬火急。三千餘名義勇軍需要武器武裝,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王亞樵乘機調人至昆山附近途中,派人劫下軍火,裝備了義勇軍。

不日,蔣介石獲悉此事,大為震怒,把蔡廷鍇、蔣光鼎大罵一通,並令二人撤除王亞樵的義勇軍司令、解散義勇軍。

為此,蔡、蔣兩軍長找到王亞樵麵商此事。為了掩蔣介石耳目,他們決定將義勇軍改為救國決死軍。王亞樵因1927年在“奠都典禮”會上當眾冒犯了蔣介石,他估計蔣一直記恨,於是把餘立奎推到台前任司令,自己退居幕後主持,其他指揮人員照樣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