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九章重出江湖(3 / 3)

此次開庭,極為秘密,新聞界概不沾邊,各界人士更不得入場。所謂審訊,隻是象征性的走過場,走完過程即宣判:“該刊發行人杜重遠因散布文字構成誹謗,處徒刑一年零兩個月,《新生周刊》第二卷第五期沒收,並規定不得上訴,立即送監獄執行。”

消息傳開,輿論嘩然,上海市新聞界、文學界、法學界和抗日愛國人士十分氣憤,隱居在法租界高乃依路的王亞樵更是義憤填膺,決定把暗殺槍口對準日本人。

杜重遠視吉林懷德人,早年留學日本,學習陶瓷技術。1923年回國後曾在奉天、江西景德鎮等地經營陶瓷器製造業。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被推選為東北抗日救國會常務委員和政治部副部長。後來南下上海,在上海及長江流域進行抗日救亡活動,積極協助鄒韜奮編輯《生活周刊》。1933年《生活周刊》被查封後,於次年2月創辦《新生周刊》,繼續從事抗日救亡宣傳工作,與王亞樵有過一麵之交。

一次,王亞樵以周盟會員的身分加楊杏佛主持的市民代表會議,杜重遠也在場。會議期間,對國軍入贛“剿共”問題,杜重遠同國民黨部一名政客發生爭執。該政客誣中共紅軍彭德懷部為匪,聲稱國難當頭,彭部不思抗日,趁亂起兵,禍國殃民。杜重遠當即予以反駁,以其所掌握的許多事實列舉紅軍抗日功績。王亞樵當時雖然對共產黨還缺乏認識,但見杜重遠大義勇為,義正詞嚴,爭論有理有據,心中有了好感。會議間隙,王亞樵特意將杜重遠拉到一邊,友好地說:“我是王亞樵。亞樵見杜公仗義執言敢言敢為,竊以為真君子之風,願與公結為朋友。日後遇有為難之處,盡管開口,我一把斧頭為你砍去途中障礙。”

杜重遠當時笑笑說:“個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國家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亞樵兄既是世上豪傑,當把視野拓寬,為拯救民族為要。”

王亞樵初聞此言,有些不痛快,覺得杜重遠小看了自己。縱如此,他仍然認為杜重遠是一條漢子。

一別數年,如今王亞樵重返上海,適逢杜重遠秉筆直言戲日皇,現見高風亮節,無疑人中君子。如今他身陷圖圄,王亞樵願為朋友兩助插刀,於是派出“鐵血鋤奸團”老骨幹成員許誌遠、王鐵民、朱大剛、蔡克強等人在上海各界活動,伺機綁架日本軍官,營救杜重遠。

一天,許誌遠等人在上海城東南的洋行街活動,發現日本駐上海陸戰隊某艦的三個士兵在附近閑逛。於是幾個人一陣商量,在日軍必經過的地方每隔一段距離都丟幾塊大洋,直引至一偏僻幽深、人跡稀少的弄堂口,然後一起用麻袋套住,亂刀紮死,扔在江邊。後來才從報紙上得知這三位被殺的日本兵分別叫鬆本井下、佐佐木和岡村。

又一日,日軍中尉鬆野渡邊在漢奸唐月蘭的陪同下,去城隍廟旁的丹鳳茶樓聽評彈。評彈乃是中國傳統藝術,文化品位甚高,渡邊服役前是東京某大學哲學係的學生,自詡為文人,來聽評彈,附庸風雅而已。

許遠遠一幹人等扮成女人守在丹鳳茶樓附近。約晚上10點鍾左右,渡邊和唐月蘭離開丹鳳茶樓,返回金寧街住處,途徑東棋盤街時,許誌遠等人裝成半夜拉客的妓女,上前拽住渡邊硬往巷子裏拖,然後到在施刑過程中不小心將其弄死。

日軍中尉鬆野渡邊和三名陸戰隊士兵被殺,日本人十分震驚。當查出是斧頭黨所為時,上海諸報紛紛驚呼:“王亞樵出山了!”“王亞樵派許誌遠赴上海屠殺日本水兵!”

戴笠在上海的特務組織將這消息反饋到南京,戴笠意識到王亞樵一出山這中華大地上又將有驚天動地的大事發生。

王亞樵正在上海鋤殺日寇的時候,南京晨光社負責人華克之向他報告了一個好消息:蔣介石經過長期籌備的國民黨六中全會將在南京召開。這是一個暗殺蔣介石的最好機會,希望九哥不要錯過。

王亞樵聞訊,即派得力助手許誌遠潛回南京,協助華克之謀刺蔣介石。當時,正是蔣介石與汪精衛打得火熱的時候,王亞樵吩咐許誌遠轉告華克之:“一定要殺死蔣介石,絕不能失去此次機會。”

許誌遠受遣去南京市10月初,因各種各樣的原因,六種全會一拖再拖,直至10月下旬才決定11月1日召開。

準確消息傳來以後,關鍵的一步是如何搞到大會入場證。

其時,葉楚滄任中央黨部秘書長兼中央宣傳部長。葉楚滄事前向專管民政的彭革陳交代,這次會議的記者出入證,應當有一個核發標準,有個限製,不要像以前那樣寬鬆。彭革陳按照葉楚滄的意見,擬了幾條核發標準,由葉楚滄批準實行。此項標準,規定極嚴。晨光通訊社成立不久,社址屢遷,按規定很難領到入場證。華克之十分焦急,派編輯主任賀坡光去找彭革陳。

直至11月1日8時以前,賀坡光又去糾纏彭革陳,同時又托了中央宣傳部總務處的工作人員吳璜、周希齡找彭說情,彭才勉強答應,即囑登記科長孫恩努發給賀坡光出入證,該證編號“63”。

擔任這次暗殺的孫鳳鳴,天未亮已來到中央黨部大門口,直至9點才接到賀坡光領出來的記者入場證。當他緊張地步入黨部大院時,國民黨到會的中央委員們正站在會議廳前列隊準備照相。

孫鳳鳴,江蘇徐州人,早年隨父母到東北經商,建立起小康的家業,遭“九·一八”事變而傾家蕩產。恥於做亡國奴的孫鳳鳴,逃入關內投軍,在淞瀘戰役中充任十九路軍排長,並與王亞樵相識,對王的為人極為崇敬,追隨其左右,立誌要鋤奸救亡。孫鳳鳴接受刺蔣任務後,下定了犧牲的決心。事前他先吞抽了鴉片,在向華克之、許誌遠等戰友們告別時,慷慨而頌《易水之歌》:“風蕭蕭兮易水寒,戰士一去兮不複還!”

會場裏一片混亂,此時在鴉片的作用下,孫鳳鳴十分鎮定。他趁機將一柄三號小左輪手槍拆散,藏入掏空內件的照相機裏。過了第一道崗哨,又將手槍零件取出來裝好,掖在大衣裏,然後持入場向大院內走去。來到會議廳,站在委員們身邊尋找,一時傻眼了:暗殺目標蔣介石不在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