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五章尾聲(1 / 3)

王亞樵死後的終日,王亞瑛、許誌遠、趙士發、鄭抱真、陳義英(王亞樵後娶之妾)等人得知凶訊,飛赴現場,王亞樵已經僵硬,身中五槍三刀,整個麵皮被揭走,慘不忍睹,王亞瑛當場昏厥。鄭抱真等人顧不上悲痛,抱住屍體回到住處,靈棺入鹼,安葬於梧州西江岸倪莊。出殯那天,李濟深、朱蘊山、李任仁等均前往吊唁。

數日後,戴笠以軍委會調查統計局二處處長的名義發電白崇禧,感謝白那次在南寧對戴笠的熱情接覺和對國民政府製裁巨奸大逆王亞樵的協助,並轉達蔣介石對李宗仁、白崇禧等桂係首領的問候。

隨著一代梟雄王亞樵的遇害,這個在20年代形成、在30年代前期達到巔峰的龐大的暗殺團休便麵臨土崩瓦解。亞樵靠暗殺揚名,最後仍死於暗殺,應證了那句“玩槍的死在槍下,玩刀的死在刀下”的俗語。

1936年10月30日,餘亞農、張獻廷風塵仆仆從延安趕回,帶來了中共中央同意接納王亞樵去延安的消息。然而,王亞樵已魂歸天國。餘亞農在王亞樵墓前灑淚誦讀了中共中央某領導人致王亞樵的親筆信,以慰王亞樵的在天之靈。隨後,“斧頭黨”餘部隨餘亞農、張獻廷一起投奔延安……

王亞樵年表

王亞樵,字九光,譜名玉清,別號擎宇,又名王鼎,社籍合肥西鄉韓堰。清道光年間遷合肥東鄉王小郢村。

曾祖王土俊種田為生,祖父王榜,目不識丁,不履世塵,終生耕種。叔祖王風,粗識文字,終生末娶,先務農,後充當兵勇,遷升都司。

父王蔭堂,號厚齋,粗讀詩文,務農兼行醫術,三子一女,長子亞樵,次女季樵,三子早歿,四子述樵。64歲病歿於上海。母梅氏,農家女,1959年病逝,終年90。

王亞樵三男四女,子繼哲、繼甫,一子無下落。女繼仁、繼惠、次女歿,一女無下落。

1889年

正月十五元宵節,出生於合肥北鄉王小郢茅舍農家。

1896年,7歲

農曆正月,入鄰村史圩劉茂先塾館啟蒙讀書。

1902年,13歲

讀完《四書》,又至距家30餘裏對河張村,拜文秀才張世賴為師,攻經史,習書法。

1905年,16歲

赴滬州書院參加府考。因未及弱冠,以童生應試,未及第。應聘肥西一富戶設館教書。東主謾師少禮,不辭而返。

1906年,17歲

春,在王小鄭家中設館教書,學生20餘人。

1915年,26歲

春,介紹店幼文、鄭益庵、項與年、高冠吾等加入安那主義研究小組。

8月,得柏烈武引薦,在上海環龍路44號踐見孫中山先生,聆聽教益,自此,致力反軍閥活動。同月,退出安那主義研究小組。不久,加入中國革命黨,參與討袁護法活動

12月,“肇和”兵艦起義,跟隨孫中山南下廣州,組織討袁,旋返上海。

1916年,27歲

春,在滬組織“公平通訊社”宜傳討袁護法。

秋,上書孫中山先生,建議轟炸北京政府,再造共和,並在上海呂班路文德粱監製炸彈,不鎮爆炸,餘亞農麵部被炸傷。旋又上書孫中山,孫批示“鋤殺非革命手段,隻有喚起民眾,發展國民武裝,才能徹底推翻北洋政府……”

1917年,28歲

7月,與胡抱一等隨孫中山南下廣州護法。未幾,奉命回上海。

10月,與餘亞農等隨柏烈武二次南下廣州,請示北伐。在廣州結識了胡漢民、汪精衛。

冬,在上海發動工人、市民集會,並通電擁護孫中山就任大元帥。

秋,與王亞瑛結婚。

1918年,29歲

5月,護法運動失敗,孫中山離開廣州回上海,亞樵與同盟會員韓恢往揭孫中山。

秋,南北在上海醞釀議和談判。北方首席代表王揖唐,南方首席代表伍朝樞。亞樵為南方代表,參加議和活動。

1919年,30歲

春,在上海發動學生、工人舉行集會、遊行、罷工、罷課,反對巴黎和會,並通電聲討北京賣國政府。

秋,與韓恢等策劃反江蘇軍閥李純。韓先去日本與孫中山麵商,再電亞樵去日,在東京共商起軍倒李,不日回滬。計劃由蘇北、皖東組織革命武裝進兵南京。

10月,與韓恢、胡抱一等赴蘇北,總部設雞公山,先後由蘇北、皖東起兵千餘人。

11月,事泄,李純派勁旅“圍剿”。韓恢被擒遭殺害。王逃回原籍家中暫避。

1920年,31歲

2月,磨店團防局主任李竹齋家丁三人,到王父開設的複興隆小染坊,出言不遜,被亞樵打得鼻青臉腫。

3月,與許習庸等去安慶,改名王玉清,宜傳孫中山民權主義。

4月,在安慶組織“安徽民權協進會”,聯絡紳、商、學各界,發展會員兩萬餘人。

夏,以協進會名義,提出軍政分治,武人不得幹政,並電北京政府,要求派皖人許士英主皖。發動各界人士反對張文生在安徽遍設厘金關卡,時稱“反張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