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多月沒玩過籃球,甚至連拍球都顯得生疏的我,第一次正麵地和老美切磋籃球。
那天晚上我加入了健身中心。回到家後冷靜了一下,換上衣服拿上籃球就去了。
還好人不是很多,我知道有著這麼長時間與籃球分開的日子,再加上和老美的相遇,肯定夠我丟人的了。場地裏有幾個看起來比我年齡要小一些的男孩在投球,我也過去慢慢熱身。投籃的時候感覺自己的腰是挺直的,好像全身僵硬了一樣,投出去的球也大多不靠譜。沒過幾分鍾,走過來了一個身高一米九幾的白人,問我們要不要一起三對三,我們也都彼此點頭。“討厭,我還沒活動開呢。”我默默地在心底裏說。
按照老美當地的玩法,所有隊員輪流罰球,先罰進的隊員自然成為一隊。輪到我時,如果罰進就不會和那個一米九的白人成為隊友了。我猶豫了一下後,還是從容地出手了,結果也沒有進。排在我後麵的人接下來罰中一球,這樣一來,我們兩個最高的和另一個小個男孩成為一隊了。有一個體型和我一樣瘦的黑人盯防我,開球後不久我就由於一次不成熟的倉促出手被封蓋一次。和我對位的那個黑人投籃很準,幾次都由於我大意地認為他不會投進而失掉好幾個。而我的投籃卻時時找不到手感。是啊,要是和幾個平時在學校裏的同學一起玩發揮成這樣,大家還都彼此了解,因為有曆史性的發揮作為基礎嘛。現在打成這個樣子,大家還不都認為你隻停留在這個簡單水平上?
和我一隊的大中鋒倒不是總往內線打,也不時常一對一背打或是強打,我猜大概是看到對方實力的差距吧。隊中的另一個小孩時常護不住球,所以他把大部分的機會都給了我。後來我也慢慢找到了一點手感,有幾個進球了。遊戲結束後,我和那個白人留了下來。他在旁邊指導我幾個卡位和轉身的動作。老美的這些打球習慣和特點,要熟悉也許還要經曆一個過程。美國人的性格很直爽也很耐心,我明白了和老美打球,如果你站在內線不把位置卡穩並且伸手示意要球的話,幾乎不會有人傳給你,因為他會很自然地認為你沒有準備好。然而,在國內,我幾乎沒有這麼認真地玩過。剛才和我對位的黑人走了過來,我們彼此間打了聲招呼,他問我今年多大? 我回答十八。“我十四。”我對他的回答有些驚訝,同時心中還帶有些慚愧。後來一想也沒什麼,初二的時候我投籃也正是投的最準的時候。等我多練習上幾天,像今天的這種情況就不會再次發生了。
第二天晚上人比較多,之前經理也提到過晚上人多的時候他們會打全場。後來我慢慢發現,美國人是不玩半場的。那天晚上有好幾個黑人,這“5VS5”的全場剛一開始,全場的人就不停地在跑。跑過來,跑過去。對於這麼長時間沒有運動的我,體力上是一個考驗,而且那天令我很尷尬的是從我手中出去的球幾乎都是差一點就能夠進入籃筐,搞得我的隊友們都很無奈。球到我手中,抬頭麵對的是九張陌生的麵孔,傳丟了不少球。大部分的時間裏都是和他們跑來跑去,偶爾拿下個籃板和寥寥無幾的蓋帽。就這樣,三節比賽下來,一分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