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5章 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2)(1 / 3)

知己,能互相讀懂對方的每一個眼神,能明白對方每句話的含義;他們有共同的愛好、共同的語言;他們無須花言巧語,也無須朝夕相處;他們不在乎對方的相貌,也不在乎對方的貧陋;他們從來都不刻意隱瞞自己,因為在知己麵前自己無所遁形。能否遇到知音,是一種幸運。那些幸之又幸的人,便可大聲地向全世界宣告:“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朋友縱然長久不見,再見不會陌生——管鮑之交成語詮釋

【來源】(西漢)司馬遷《史記·管仲傳》。

【解釋】管:管仲;鮑:鮑叔牙;交:交情。春秋時齊人管仲和鮑叔牙相知最深。後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

【成語掌故】

春秋時期,齊國有一對好朋友,一個叫管仲,一個叫鮑叔牙。管仲家裏很窮,又要奉養母親。鮑叔牙知道了,就找管仲一起做生意。賺了錢以後,管仲分到很多,鮑叔牙隻分到很少。人們紛紛議論管仲是個貪財之人,不講情誼。鮑叔牙知道後,便替管仲辯解說,管仲不是不講情誼,他家裏情況不好,而且要奉養母親,多拿一點沒有關係的。

管仲和鮑叔牙一起去打仗,每次進攻的時候,管仲都躲在最後麵,大家都說他是個貪生怕死的人。鮑叔牙聽說後,向人們解釋說,管仲不是貪生怕死,隻是他得留著命回去照顧家中的老母親啊!

後來,公子諸當上了國王,諸每天吃喝玩樂,任意妄為。鮑叔牙和管仲都預感齊國將會發生內亂,就分別帶著公子小白和公子糾逃到莒國和魯國去了。不久,諸被人殺死,管仲想讓糾順利地當上國王,於是便在暗中對付小白,可惜把箭射偏了,小白不僅沒死,還當上了齊國的國王,是為齊桓公。

齊桓公即位後,決定封鮑叔牙為宰相,鮑叔牙卻對小白說:“管仲各方麵都比我強,應該請他來當宰相才是!”齊桓公驚訝地說:“管仲曾經想要殺我,你居然叫我請他來當宰相?”鮑叔牙卻說:“這不能怪他,他是為了幫他的主人才這麼做的呀!”齊桓公聽了鮑叔牙的話,便請管仲回來當宰相,在管仲的輔佐下,齊國迅速地強大了起來。

管仲在談到他與鮑叔牙之間的往事時,曾說:“我曾和鮑叔牙一起做生意,分錢財,自己多拿,鮑叔牙不認為我貪財,他知道我貧窮;我曾經三次作戰,三次逃跑,鮑叔牙不認為我膽怯,他知道我家裏有老母親。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鮑叔牙啊!”

詞解人生

管仲和鮑叔牙之間深厚的友情,已成為代代流傳的佳話。友情在男人的生活中,的確占據了十分重要的地位,男人可以為朋友兩肋插刀,像《水滸傳》中的結義兄弟一般,處處“義”字當頭。

朋友間相互認可,相互幫助,相互關愛……但是,朋友最為可貴的還是相互信任。一旦成為知己,一定是了解對方的,對於對方的行為總是可以做出最符合其初衷的解釋。管仲在鮑叔牙的墳前說過:“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牙。”他的人生因為有這樣一個知己,顯得更加有意義了。

成語薈萃

愛如己出

【解釋】像對待親生子女那樣地愛護。

骨肉至親

【解釋】指關係最密切的親屬。

骨肉相殘

【解釋】比喻一家人自相殘殺。

親如手足

【解釋】像兄弟一樣親密。多形容朋友的情誼深厚。

班荊道故

【解釋】班:鋪開;道:敘說。用荊條鋪在地上坐在上麵談說過去的事情。形容老朋友重逢,共敘舊情。

抵足而眠

【解釋】腳對著腳,同榻而睡。形容關係親密,情意深厚。

金蘭之契

【解釋】比喻情投意合的朋友,或同盟結義的弟兄。

莫逆之交

【解釋】莫逆:沒有抵觸,感情融洽;交:交往,友誼。指非常要好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