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有一個老頭和他兩個兒子生活在一起,種了幾畝地,可是每年收糧食總是沒有別人家多。
兩個兒子問:“爹,為什麼人家打的糧食總是比我們打得多?是不是我們的種子不好啊?”
老頭說:“大概是種子不好吧?我去換些好種子回來,看今年能不能多打糧食。”
老頭子背了一袋種子出去換。其實,他明知不是種子不好,而是兒子們幹活兒懶。他就到村外歇了一會,又把種子背回來了。
他到了家,對兩個兒子說:“種子換來了,這種子才好哪!不過有些特別,要是不把田地鋤八遍,就不結糧食,所以人家給它起個名字,叫‘鋤八遍’。我們今年種下試試再說吧。”
春天,種子下了地,老頭子不斷督促兩個兒子:“你們叫我換的種子,非得要鋤八遍,要不,可打不出多的糧食呀!”
兄弟倆從小苗子一露頭就忙著鋤,起早趕黑地幹,老頭子在後麵催得緊,懶也懶不了。
他們鋤到第四遍,莊稼已長得比別人家的強,又肥又大,結的粒子又多又結實,兄弟倆鋤地也更有勁頭了。
秋天收糧時,弟兄倆從一畝地裏收了六七鬥,兄弟倆說:“爹,這種子可真好,從哪裏換來的?”
老頭子笑笑說:“種子本來就不錯。傻孩子,我沒有換啊!是你們今年鋤了八遍,付出了辛勤汗水的緣故啊!”
從同一起點出發的人中,勤奮的人總是能跑到最前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