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人們會身陷溝通不暢的惡性循環而茫然不知。部門之間、員工之間溝通不暢帶來的後果隻有一個,那就是彼此間的誤會、懷疑、猜忌和敵意,而這些又反過來增加了溝通的難度。如此循環反複,效率怎能提高?質量怎能保證?這就需要溝通。
一個人不能容忍另類思維也會阻礙溝通。其實,在追尋真理的過程中,我們在不斷重複著“瞎子摸象”的遊戲,也許你摸到了“牆”,我摸到了“繩子”,他摸到了“柱子”……把這些整合起來,我們才能距真理更近一些,再近一些。怎樣才能做到?還是需要溝通。
溝通受到障礙還源於溝通一方的不夠謙虛。若不能摒棄“精英情結”,總認為自己見識高人一籌,能與人有效溝通嗎?須知術業有專攻,在一個領域你是專家,換個領域說不定你就是個學生了。當然,溝通者過於自卑也會造成溝通障礙。溝通者總覺得自己是小角色,職位低,見識淺,於是隻知道自己有耳朵,忘了自己還有嘴巴。
溝通不能過於迷信溝通技巧,溝通其實並不神秘。作為信息發送者,要大膽地表達你的思想,不論是用嘴,用筆,或其他手段。作為信息接受者,要虛心地聽,不論這信息是聲音,是文字,或是其他,一切以能達到彼此交流思想為目的。
溝通能讓誤會、懷疑、猜忌和敵意遠離,讓共識、理解、信任和友誼走近,從而能夠共同分享工作帶來的充實和愉悅。
4.多替同事著想
要搞好同事關係,就要學會從其他的角度來考慮問題,善於做出適當的自我犧牲。要處處替他人著想,切忌以自我為中心。
我們在做一項工作時,經常要與人合作,在取得成績之後,我們也要讓大家共同分享功勞,切忌處處表現自己,將大家的成果占為己有。提供給他人機會,幫助其實現生活目標,對於處理好人際關係是至關重要的。
替他人著想應表現在當他人遭到困難、挫折時,伸出援助之手,給予幫助。良好的人際關係往往是雙向互利的。你給別人種種關心和幫助,當你自己遇到的時候也會得到相應回報。
5.寬容豁達地對待同事
豁達是一種超脫,是自我精神的解放。豁達是一種寬容,恢宏大度,胸無芥蒂,肚大能容,吐納百川。
豁達是一種自信,是一種開朗,人要是沒有精神支撐,剩下的就是一具皮囊。人的這個精神就是自信,自信就是力量,自信給人智勇,自信可以使人消除煩惱,自信可以使人擺脫困境,有了自信,就充滿了光明。
豁達是一種博大的胸懷、超然灑脫的態度,也是人類個性最高的境界之一。一般說來,豁達開朗之人比較寬容,能夠對別人不同的看法、思想、言論、行為以至他們的宗教信仰、種族觀念等都加以理解和尊重。不輕易把自己認為“正確”或者“錯誤”的東西強加於別人。他們也有不同意別人的觀點或做法的時候,但他們會尊重別人的選擇,給予別人自由思考和生存的權利。有時候,往往是豁達產生寬容,寬容導致自由。
當然,豁達並非等於無限度地容忍別人,開朗並不等於對已構成危害的犯罪行為加以接受或姑息。但對於個人而言,豁達往往會有更好的人際關係,自己在心理上也會減少仇恨和不健康的情感;對於一個群體而言,寬容開朗,無疑是創造一種和諧氣氛的調節劑。因此,豁達寬容是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一大法寶,同時也是一個人完善個性的體現。
一個人隻有豁達、開朗、寬容才能接受別人,善於與他人相處,能承認他人存在的意義和作用,他也就能被他人所理解和接受,為集體所接納,就能與別人互相溝通和交往,人際關係才會協調,才能與集體成員融為一體。合群的人,常常能夠與朋友共享快樂,表現出積極的態度總是多於消極的情感;即使在單獨一人時也能安然處之,無孤獨之感。因為這種具有積極情感的人會感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能夠對自己的能力、個性、情感、長處和不足作出恰當和客觀的評價,不會對自己提出苛刻的、不切實際的要求,能恰如其分地確定自己的奮鬥目標和做人的原則,努力發展自身的潛能,並不回避和否認自己的缺陷,盡量用自己的樂觀情緒去感染別人,正是這些特點,才贏得大家的喜愛和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