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穀關大捷的消息傳回漢國,舉國歡慶。
百姓們紛紛走上街頭,張燈結彩,頌揚著前線將士們的英勇事跡,劉源的威望也因此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在民間,他被傳頌為睿智英武的明主,百姓們對漢國的未來充滿了信心,更加積極地投身於國家的建設與發展之中。
各國的使者也紛紛踏足漢國,帶著禮物與交好的意願前來朝賀,一時間,漢國的都城熱鬧非凡。
這些使者中,不乏一些大國的重要使臣,他們表麵上是來祝賀漢國的勝利,實則暗中窺探漢國的實力與國情。
試圖從這個迅速崛起的國家中尋找可利用的機會或者潛在的威脅。
然而,隨著漢國的威望日盛,國內的一些舊貴族勢力卻愈發不安。
他們看到劉源的權力日益鞏固,國家在其治理下蒸蒸日上,擔心自己的特權和地位將進一步被削弱。
於是,這些舊貴族開始在暗中勾結,密謀著一場針對劉源的陰謀。
他們拉攏了一些對現狀不滿的官員和將領,試圖在漢國的內部製造混亂,以達到重新掌控朝政的目的。
劉源察覺到了這股暗流的湧動,他不動聲色地加強了宮廷的守衛,並命令情報機構密切監視這些舊貴族的一舉一動。
同時,他開始在朝堂上進行人事布局,將一些忠誠可靠、才能出眾的官員提拔到關鍵崗位,進一步鞏固自己的統治基礎。
在軍事方麵,劉源深知函穀關之戰雖然取得了勝利,但四國聯軍並未被徹底擊敗,隨時可能卷土重來。
於是,他與秦將王琦商議,決定在邊境地區加強軍事防禦,共同建立起一道堅固的防線,同時積極擴充軍隊,加強士兵的訓練,提高漢國的軍事實力,以防備可能到來的外敵入侵。
為了進一步提升國家的綜合實力,劉源還大力推動經濟發展和文化建設。
他鼓勵商業貿易,降低關稅,吸引各國商人前來漢國經商,使得國內的市場日益繁榮,國庫也逐漸充實起來。
消息傳來,舊勢力貴族為首的董氏一族在西南郡起兵謀反,這突如其來的叛亂讓漢國上下一片嘩然。
劉源深知,若不及時鎮壓,叛亂之火必將蔓延,危及國家的穩定與安全。於是,他當機立斷,親自率兵前去鎮壓。
劉源集結了精銳的部隊,日夜兼程趕往西南郡。
一路上,他與將領們商討軍情,製定作戰計劃,力求以最小的代價平息叛亂。
而此時的西南郡,董氏一族叛軍正四處燒殺搶掠,百姓們苦不堪言,紛紛逃離家園。
當劉源的大軍抵達西南郡時,董氏叛軍已占據了郡城及周邊的重要據點。
劉源觀察敵軍的部署後,決定采取分兵合擊的戰術。
他命令一部分兵力佯攻敵軍的正麵防線,吸引叛軍的注意力,而自己則親率主力部隊繞到敵軍的側翼和後方,尋找戰機。
在正麵戰場上,漢軍與叛軍展開了激烈的交鋒。
叛軍憑借著堅固的城防和充足的物資儲備,頑強抵抗,漢軍一時間難以突破。
但劉源率領的主力部隊卻在側翼悄悄地突破了叛軍的防線,如一把利刃插入了叛軍的心髒。
叛軍頓時陷入了混亂,首尾不能相顧。
劉源抓住戰機,下令全軍發起總攻。漢軍士氣大振,如猛虎下山般衝向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