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浩南見援軍到來,士氣大振,也率領殘軍奮起反擊。
最終,漢軍成功擊退了趙魏聯軍,解除了鎮天關的危機。
此役過後,代浩南深感愧疚,向劉源請罪。
劉源雖對代浩南的輕敵之舉感到憤怒,但見他誠心認錯,且在戰場上也拚盡了全力,便免去了他的死罪,讓他戴罪立功。
同時,劉源也對黃毅和馬昱琦的及時救援表示了讚賞和感謝,對二人進行了嘉獎。
漢國在經曆了這場危機後,更加意識到自身的不足和問題,開始加緊整頓軍隊,加強防禦,準備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更嚴峻的挑戰。
經鎮天關一役,劉源深刻認識到漢軍存在的諸多問題,立即召集眾臣展開了一場深刻的反思會議。
劉源麵色凝重地坐在首位,目光掃過在場的每一位臣子,緩緩開口道:“鎮天關之戰,我軍雖僥幸未敗,但代浩南將軍的輕敵之舉,險些釀成大禍。”
“此乃我等之過,如今當痛定思痛,尋求變革圖強之路,諸位愛卿有何良策?”
劉乾上前一步,拱手說道:“陛下,臣以為當加強軍隊的紀律與戰術素養教育。”
“可設立專門的軍事學堂,選拔優秀將領前往深造,研習古今兵法謀略,提升指揮能力。”
“同時,在全軍上下強化紀律意識,令行禁止,杜絕類似輕敵冒進之事再次發生。”
李琪也附和道:“不僅如此,還需完善情報收集與分析機製。”
“鎮天關之戰前,若我軍能準確掌握趙魏聯軍的兵力部署與作戰計劃,想必代將軍也不會輕易中伏。”
“應廣布眼線,深入各國,收集各方情報,為我軍決策提供有力依據。”
劉源微微點頭,沉思片刻後,看向黃毅和馬昱琦:“二位將軍此次救援有功,不知對軍隊建設有何見解?”
黃毅抱拳道:“陛下,末將以為我軍的裝備也需進一步改良。”
“如今各國皆在研發新型兵器,我軍亦不能落後。”
“應加大鐵匠鋪等軍工設施的投入,打造更為精良的武器鎧甲,增強士兵在戰場上的生存能力與戰鬥力。”
馬昱琦接著說道:“陛下,訓練方法也有待改進。”
“可借鑒秦軍的一些訓練模式,加強士兵的體能與實戰技巧訓練,定期舉行軍事演習,模擬各種戰場環境,提高士兵的應變能力。”
劉源一一聽取眾人的建議,心中已有定計,當即下令全麵推行各項改革措施。
在軍事改革緊鑼密鼓進行之時,劉源也意識到外交上需進一步鞏固與秦國的聯盟。
他派遣了一位能言善辯且深得信任的使者前往秦國,帶著豐厚的禮物和一份詳盡的合作計劃書。
使者向秦王闡明了漢國與秦國唇齒相依的關係,以及當前共同麵臨的來自其他國家的威脅,提議雙方在軍事、經濟、情報等領域展開更為深入全麵的合作,共同應對複雜多變的局勢,確保兩國的長治久安與共同利益。
秦國國君在權衡利弊後,欣然接受了漢國的提議。
雙方再次簽訂盟約,約定在軍事上互相支援,若一方遭受他國攻擊,另一方需全力出兵相助。
在經濟上,互相開放市場,降低貿易壁壘,促進兩國的經濟繁榮。
在情報方麵,建立共享機製,定期互通各國的情報信息,以便及時掌握天下局勢的動態變化。
隨著國內軍事改革的逐步推進和外交聯盟的再次穩固,漢國在這亂世之中漸漸穩住了腳跟。
開始重新積蓄力量,準備迎接新的挑戰,向著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與發展壯大穩步前行。
而劉源也深知,未來的道路依然充滿荊棘,但隻要君臣一心,上下同欲,漢國必將在這風雲變幻的時代中闖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