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趙魏聯軍陳兵漢國震天關,齊楚聯軍劍指秦國函穀關的消息傳來,漢國朝堂之上一片凝重。
劉源深知,這是一場關乎生死存亡的危機,若不能妥善應對,漢國多年來的心血與努力將付諸東流。
代浩南當即上書向劉源請命:“陛下,震天關乃我漢國之門戶,絕不可失!臣願率大軍回援,拚死守護漢國疆土。”
劉源凝視著代浩南,眼中滿是信任與決然:“愛卿,此次回援責任重大,漢國的安危全係於你身。”
“務必速戰速決,解震天關之圍,而後再圖良策。”
代浩南領命後,迅速集結軍隊,馬不停蹄地踏上回援之路。
然而,趙魏聯軍早有防備,在途中設下重重阻礙,意圖攔截漢軍的援軍。
代浩南率領部隊一路衝破敵軍的多次阻擊,雖艱難前行,但也損失了不少兵力和時間。
與此同時,震天關的戰事已進入白熱化階段。
趙魏聯軍對震天關發起了一波又一波猛烈的攻勢,漢軍將士們拚死抵抗,城牆上下殺聲震天,硝煙彌漫。
城牆上的防禦工事已多處損毀,士兵們傷亡慘重,但他們依舊堅守著每一寸土地,毫不退縮。
代浩南心急如焚,不斷催促部隊加快行軍速度。
終於,在曆經艱辛後,漢軍援軍抵達了震天關附近。
代浩南並未立即發動進攻,而是先觀察敵軍陣形,尋找其破綻。
他發現趙魏聯軍在攻城時後方防禦相對薄弱,且各部隊之間的協同出現了一些漏洞。
於是,代浩南決定采取迂回包抄之計。
他命令一部分軍隊佯裝從正麵強攻,吸引敵軍主力,自己則親率精銳部隊繞道至敵軍後方,對其進行突襲。
在夜幕的掩護下,漢軍的行動悄然展開。
當漢軍突然出現在敵軍後方時,趙魏聯軍頓時陷入慌亂。
代浩南趁機發動猛烈攻擊,一時間敵軍陣腳大亂,首尾不能相顧。
震天關上的漢軍守軍見援軍到來,士氣大振,也紛紛出城反擊。
在漢軍的兩麵夾擊下,趙魏聯軍漸漸抵擋不住,開始節節敗退。
代浩南率領部隊乘勝追擊,一舉擊退了趙魏聯軍,成功解除了震天關之圍。
然而,代浩南並未因此而放鬆警惕。
他深知,此次危機尚未完全解除,齊楚聯軍仍在函穀關與秦軍激戰,而漢國也需進一步加強防禦,準備應對可能再次到來的敵軍。
於是,他一麵整頓軍隊,加強震天關的防禦工事;一麵派人向劉源彙報戰況,並商討下一步的應對策略,漢國在這烽火連天的亂世中,繼續艱難地尋求著生存與發展之路。
趙魏聯軍在初戰失利後,經過一段時間的休整和準備,再次對漢國的鎮天關發起了猛烈的進攻。
代浩南因之前的勝利而心生輕敵之意,未對敵軍進行充分的偵察和分析,便貿然率軍出城迎戰。
趙魏聯軍的趙將趙慶早已料到代浩南會輕敵冒進,於是設下了重重圈套。
當代浩南的軍隊衝入敵陣後,趙慶指揮聯軍從四麵八方圍攏過來,將漢軍分割包圍,使其首尾不能相顧。
代浩南這才意識到自己中了計,但為時已晚,漢軍在趙魏聯軍的猛烈攻擊下,頓時陷入了混亂,死傷慘重。
代浩南雖奮力拚殺,但仍難以抵擋趙慶的攻勢,漸漸陷入絕境。
就在代浩南以為自己要命喪於此之時,黃毅與馬昱琦率領援軍及時趕到。
他們二人深知代浩南的輕敵冒進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後果,於是在後方密切關注著戰場的局勢,見代浩南陷入困境,便果斷率軍殺出。
黃毅一馬當先,衝入敵陣,如入無人之境,所到之處敵軍紛紛倒下。
馬昱琦則指揮弓箭手在後方對敵軍進行射擊,為黃毅的進攻提供掩護,同時也打亂了趙魏聯軍的陣腳。
在黃毅和馬昱琦的內外夾擊下,趙魏聯軍漸漸抵擋不住,開始向後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