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當初發明的自行車,隻有一個帶坐墊和手把的木製車架,另外再加上前後車輪,也是用木頭製作的。騎車行走時,人坐在車墊上雙手握著手把,然後用左右腳輪流蹬地前行。雖然比人們步行省力、速度也快了,可是騎在車上顛簸振動得相當厲害,令人極不舒適,安全也得不到保障。一百多年來人們一點一滴地補短創新,不斷采用新技術成果完善後,才有了我們自行車今天的完美!你瞧:我的車身車輪和轉向龍頭全是用鋼材製作的,後來又加上了腳蹬鏈條機構,采用了橡膠充氣輪胎,還配上了專用的坐墊、刹車、行李架和貨筐……我的外表又采用電鍍和噴漆技術裝扮得如此迷人!”
“啊!真是這樣的。”向日葵說,“我們自然界的生物,如果不能及時補短創新就會毀滅的!”
“我們人類的文明世界不也是這樣嗎?”自行車說,“不斷地補短才會有更完美的事物,不斷地創新才會有更美好的未來!讓更多的人了解和運用這種‘補短創造法’吧!”
外鄉來的打井隊
西北有個地方河流很少,居民生活和農田澆灌用水,主要靠打井取出來的地下水。
有一年久早不雨,不少水井早已幹涸,到處缺水,災情十分嚴重。
官府委派一個當地著名的打井專家組織打井。那專家告訴大家說:“我們這裏曆來有‘打井不過5米’之說,要是打到5米深時還不見水,就不必再打下去了,免得白費力氣、耽誤了可貴的時間啊!”
許多打井隊見井挖到5米深仍未出水,就搖頭歎氣,不得不另選一個地方重新打井。就這樣,他們不知打了多少眼井,能打出水來的井卻寥寥無幾。
有個外鄉來的打井隊前來支援抗早,他們一連打了幾口井,沒有一口不見水的。
原來,他們打井時並不知道當地打井有個“不過5米”的戒律。當他們打井到了5米深的時候,仍在挖井不止;當他們又挖下去兩三米時,那些井全都出水了。
消息傳開,本鄉的打井人又紛紛回過頭來在自己原先打的“廢井”
裏繼續下挖,結果也都打出水來了!因為幹旱,地下水位下降了,打井必須超過5米才能出水。這是最新的結論。
發明家說:如果對過去的經驗不加分析研究,對專家權威的話隻信不疑、全盤照辦,有時就會被這種框框套住、束縛住自己的手腳,讓可貴的創造力禁錮起來。真理並不一定全掌握在專家、權威們手中。
當初,萊特兄弟研製飛機時,那些著名的專家、學者根據自己的見解而都持否定態度。如果菜特兄弟對他們的見解深信不疑,那麼,我們今天所見到的飛機不知要推遲多少年才能上天呢!
自殘的金魚
養魚人將一條漂亮的大紅金魚放入魚缸裏,魚缸裏的其他金魚立刻圍了過來,盯著它那條美麗而閃耀著金屬光澤的大尾巴驚歎不已,無不投以羨慕的目光。
大紅金魚也察覺到,這是因為自己的尾巴華麗而與眾不同。這時它感到榮耀嗎?——一點也沒有!反而自責起來:我的尾巴為什麼要引人注目?讓那麼多的眼睛盯著多難受啊!在這裏我為什麼要特殊而不能做到“入鄉隨俗”呢?它開始痛恨自己的尾巴,仿佛忘卻了疼痛,大口、大口地狂咬起來,直到長短與那裏的金魚尾巴不相上下時才停了下來。
第二天,養魚人見到大紅金魚的尾巴被咬去了一大截,非常痛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