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有趣的創造(2)(2 / 3)

他以為是其他金魚欺生,隨即將大紅金魚撈起放入了另一隻魚缸。

來到一個新的魚缸,大紅金魚發現那裏的金魚尾巴更短,簡直就像普通的鯽魚,而且從頭到尾都是灰不溜秋的色彩。看到自己遍身泛著金紅色與金屬光澤的色彩,大紅金魚如坐針氈,恨之入骨:我怎麼能特殊呢!無論如何應當與它們保持一致才對呀……它又仿佛忘卻了疼痛,不停地遊來遊去,用自己的身體在魚缸中的太湖石上使勁地摩呀擦呀,摩擦得渾身血跡斑斑,把自己糟蹋得不像樣子。

第三天早晨,養魚人看到這條麵目全非、自殘得半死不活的大紅金魚,深深地歎了一口氣,說:“真令人失望!把你用來喂貓才對!”

旁邊的一隻貓聽了“妙哇,妙哇……”地叫個不停。沒有過多久,大紅金魚真的成了貓的點心。

發明家說:害怕標新立異,過分地強求與別人保持一致,具有這種心理特征的人,當然不會成為貓的點心;但可肯定,在創造世界裏,他就像一隻被鐵鏈鎖住的鷹,永無希望在創造的藍天展翅翱翔!

老驢回故裏

一頭老驢自幼離開家鄉,客居在外多年,如今它年事已高,愈發思念故鄉,常常老淚縱橫,產生了葉落歸根的念頭。

有一天,它終於決定搬遷回到老家去,帶著全家老少踏上了回鄉之路。

來到它日夜思念的故鄉,可是眼前的一切都改變了,變得麵目全非。

老驢根據以往的依稀印象,一邊走一邊嘮叨著:

“這裏怎麼有了一座橋呢?原先的一條渡船,現在怎麼不見了?”

“記得這裏到處是燕麥,如今怎麼變成了一片桑田?”

“剛才見到的那個老態龍鍾的獨眼驢硬說是我哥哥,它怎麼會是我哥哥呢?雖說我哥哥也瞎了一隻眼,但它年輕、活潑,完全不是這副麵孔啊!”

老驢帶著子孫轉了一大圈,無論如何也不相信這裏就是它的故鄉。

它異常失望,對兒孫們說:“你們都看見了吧?那一座橋,那一片一片的桑田,還有那瞎了一隻眼的老驢……這與我童年的印象完全不同,這裏怎麼可能是我的故鄉?絕對不是!我們已經山窮水盡、找不到故鄉了,還待在這兒幹什麼呢?”

於是,老驢又帶著兒孫們回到原先客居的地方。

創造學家看完這篇寓言之後說:我們何必來取笑一頭老驢呢?其實,“先入之見”這種心理毛病在人們中間普遍存在。他們隻習慣用舊眼光固定不變地來看待新事物,而且又不承認眼前已經變化的事實。

這樣的人十分固執古怪,很難融會貫通,最終隻能到處碰壁。所有立誌創新的人必須拋棄這種僵化的思維方式。

一種愚笨的原因

清晨,城門打開之後,一個壯漢扛著一根長長的竹竿正要進城去。

到了城門洞前,壯漢卻又停了下來,手拿竹竿橫著比量,豎著比量,又斜著比量,量來量去就是進不了城門洞,因為那竹竿總是比城門洞長了許多。壯漢累得滿身是汗,萬般無奈,隻好放下手中的竹竿,一屁股坐在地上歎息、發悶氣。

就在這時,行人中走出一位長者,關切地問:

“你想帶著這根長竿進城嗎?”

“是啊,它太長了!除非有把鋸子將它截成兩段才行,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