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這個生死存亡的問題,牛們都絞盡了腦汁。有的說,找菩薩評理;有的說,請佛爺幫忙;還有的說,要在人們中間宣傳宣傳牛的美德,要讓人們知道:我們牛從來都是人類的朋友,幹起活來任勞任怨,隻吃青草,擠出來的可是牛奶啊……
討論結束後,牛們四處出動,為自己的生存奔波。結果菩薩被說通了,佛爺答應幫忙了,人們也都理解了,連國王也被感動了。國王下令說:
在我的國土上,從今之後不準再有宰殺牛的屠夫,不準再有吃牛肉的人群……牛們聽到這個消息,都激動不已、奔走相告。
老牛的想法成功了!
發明家說:解決一個問題總可以找出許多方案來,不要總在一個設想、一種方案上鑽牛角尖。而常常還需要重新回到原點,即原先或最初希望達到的目標,回過頭來再尋找其他更多的設想和方案,從中找出最好的設想和方案來。記住,這就是一種實用的創新技巧或方法,叫“原點創造法”!例如,為了清除灰塵,可以用抹布擦掉,可以用水衝洗,最初有人研製了一種“吹塵器”,這顯然很不理想。於是就退回到原點,即從清除灰塵的方法上重新找構想,結果發明了現在普遍使用的“吸塵器”。
狐狸和蟬
狐狸聽到蟬在樹上長鳴,頓起邪念,想再嚐嚐蟬肉的美味。於是就對樹上的蟬說:“蟬小姐,你的歌喉真美啊!如果能飛下來讓我一睹你的花容月貌,我將難忘一輩子啊……”蟬一聽開始飄飄然起來,剛想飛下樹去。那棵樹悄悄地阻止了它“你了解狐狸嗎?它是個騙子,就是想吃掉你!”蟬說:“怎麼會呀?就讓它看一眼又有什麼關係呢?再說,它也沒有什麼吃掉我的理由。”
樹說:“不信?
我們就先用‘嚐試法’先試探一下,看一看它的反應你就明白了。”
這時狐狸還在下麵等著,又對蟬說:“蟬小姐啊,怎麼不下來呢?太讓我失望了。你也太傲慢了!連讓我瞧一眼這個小小的請求也不答應嗎?”
蟬說:“好吧,我就下來了!”樹給了蟬一片葉子丟了下去,那狐狸以為是蟬,立即猛撲過去。
蟬大叫一聲:“天哪!我差點上了你這個騙子的當!”
樹說:“等狐狸不在的時候,你再去看看,它的糞便裏還有未消化的蟬翅呢!”
蟬說:“是嗎?這‘嚐試法’還真救了我一條命!”
樹說:“在人類科學試驗、科技發明中常常用到這嚐試法,可以減少風險、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今後記住,凡事首先注意方法,你將終生受益。”
天文學家
每當適宜的夜晚,天文學家都要出去觀測星象。有一次他到城外去觀測星象時,一不留神掉進了一口枯井裏;他隻好大聲呼救,人們聞訊趕來,把他從井裏救了上來。
這時,有人嘲笑天文學家說:“朋友啊!你連自己眼皮下的東西都看不清楚,又怎能看到離你更遙遠的星星的奧秘呢?”
天文學家忍著疼痛回答說:“正因為我看不清眼皮下的東西,所以才有可能去發現更遙遠的星星的奧秘啊!”
“這就讓你給說糊塗了!”那人又問,“難道你的眼睛與眾不同嗎?”
“這倒不是!”天文學家告訴他說,“缺乏專注的眼睛是永遠發現不了奧秘的。心理學家說得何其好啊,‘你專注什麼,才會有什麼發現;你有怎樣的專注,才會有怎樣的發現’。我們這個世界到處都是奧秘,並不是誰都可以去發現的。然而,一般人所缺乏的正是由於這種專注才能發現的眼睛啊!”
吹簫引魚
有個漁夫酷愛吹簫,對“吹簫引鳳”的傳說深信不疑,還夢想有朝日讓海裏的魚兒一聽到他吹簫的聲音,都自動地跳進他的船艙。漁夫每天駕船來到海中,從早到晚坐在自己的漁船上吹簫,結果連一條魚影兒也沒有見著,總是空手而歸。左鄰右舍的人都在嘲笑他,說他“吹簫引魚”是根本無法實現的“異想天開”。還有人說,整天整天地吹簫,還不如親手去撒一網,說不定立刻就能見到那些歡蹦亂跳的魚兒了!
可是,那漁夫還是執迷不悟,每天堅持到海上去吹簫。
消息傳開,一位學者聞訊趕來,對漁夫說:“你的執著精神非常可貴,‘吹簫引魚’目前很難有什麼結果,而你的這種‘異想天開’卻很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