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如果沒有目標,就像是沒有帆的船在茫茫大海上行駛,沒有方向,什麼時候也到達不了岸,有時還會產生消極的心態。而一個人要想獲得成功,必須先要確立一個明確的目標。確定一個清晰可見的目標,就是為了能使自己集中意誌和力量朝著一個方向前進,因為目標是人奮勇向前的動力源泉。
夢想是成長的發動機。孩子的夢想或許是簡單的,或許是荒唐的,或許是怪異的,但它是童心上長出的靈芝草。給一份欣賞,給一份嗬護,給一份引導,它可能會長成一棵大樹。因此,父母應當鼓勵男孩大聲說出自己的夢想,並支持男孩朝著夢想的方向展翅翱翔。
成功需要夢想。夢想是理想的自然形式。夢想是鳥兒飛翔的翅膀,是人生的太陽。隻要心中擁有夢想,人就會在希望中生活,並不斷地創造生命的奇跡,是否擁有夢想是衡量一個人能否成功的標誌之一。因此,父母不要害怕男孩會有夢想,父母應該放下姿態,仔細傾聽男孩的夢想,細心嗬護男孩的夢想。成功者多出於夢想之家,父母要做男孩有愛心的智者,精心嗬護男孩的夢想,讓夢想的種子長成參天大樹。
引導傾聽,培養男孩的興趣
愛因斯坦有句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由此可見,興趣對一個人成就學業、事業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事實證明,興趣,使人不怕吃苦;興趣,使人廢寢忘食;興趣,使人執著而願意付出努力。人一旦對某件事情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那麼就會竭盡全力投入到從事這件事情的活動中去。
試想,如果一個孩子把玩“捉迷藏”、打電子遊戲的那種積極態度和熱情用於學習中,那麼,他的學習一定是很棒的,甚至是非常好的。因此,對孩子學習興趣的培養是不可忽視的一項任務。對於孩子來說,興趣是主動學習、積極思維、大膽質疑、勇於探索的強大動力。如果孩子對學習產生了極大的興趣,那麼,他在學習中所付出的精力和在學習方麵產生的效益是不可估量的。因此,在家庭教育過程中,父母如何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孩子自始至終主動參與學習,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是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
王羲之是我國傑出的書法家之一,東晉以後,曆代書法家大多都受到他的影響,故後人尊之為“書聖”。王獻之與父親王羲之一樣,是我國東晉時期傑出的大書法家,很多人認為子承父業,王獻之會成長為一個書法家是必然結果,其實不然。王獻之七歲的時候,父親王羲之卻從來沒教過獻之書法,為的就是避免把自己的興趣強加到孩子身上。王羲之做為一個父親首先想到的是,要尊重孩子的興趣和愛好,練不練書法讓他自己做選擇。
沒想到,經過王羲之的長期觀察,竟然發現王獻之偷偷地練字,而且字已經寫得很不錯了。王羲之感到很欣慰,立刻問清了原由,原來獻之自從懂事以來,就一直看著父母在案上龍飛鳳舞,耳濡目染,早就對書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隻是不明白為什麼父親不讓自己練書法,於是便偷偷地練了起來。
後來,在父親的精心教導下,王獻之終於成長為一位大書法家。
當然了,對孩子興趣的培養不僅僅隻是局限於學習方麵,應拓寬至生活的方方麵麵。父母在培養孩子興趣時,首先要學會傾聽男孩的興趣愛好,而避免把自己的興趣強加給男孩。父母隻有在充分了解男孩的興趣愛好後,才能對此加以正確的引導。同時,父母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1.尊重男孩自然發展規律
父母要尊重孩子的自然發展規律,為孩子的充分發展提供條件,孩子的潛能如同種子,隻要有適宜的外部條件,它就會生根、發芽、長大。環境是孩子萌發興趣的基地,因而父母要多製造機會,創設環境讓孩子接觸,培養他們的興趣。說不定在給孩子一支蠟筆、一架琴的瞬間就造就了一位藝術家。
2.早期教育重視男孩的主體地位
每一個正常人都具備多種潛能,隻是發展的程度和組合的情況不相同,如果在早期能發現其潛能的長處與不足,並適度的發展或彌補其能力,就能幫助他發展個人潛能,激發興趣,培養能力。因而對孩子來說,早期教育非常重要,開發潛能、培養興趣多是在幼兒時代。父母應注重引導,孩子是自己塑造自己的,要讓孩子自己開發自己的潛能,體現孩子的主體地位和父母的主導作用,側重培養孩子的真正興趣愛好。
3.欲速則不達,培養興趣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育人如同種莊稼,不能急功近利,追求速度。培養孩子的興趣應循序漸進,不能違背孩子成長的自然規律。在這個過程中,要看到孩子的進步,一點一滴地表揚他、鼓勵他;同時還要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進步,多采取一些打法,如把作品保存下來,讓他自己看看,聽聽,自己比較,體驗進步;讓孩子給父母或別的小朋友當小老師,促進其興趣的發展;在適當的場合給孩子一個展示自我的機會;等等。同時,學習的過程中,要注意保護孩子的自尊,增強孩子的信心,讓孩子樹立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