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目標]通過本節學習,掌握常用底料及底部件的性能和特點。掌握底部件裁斷基本流程知識、片削加工基本要求、片削加工設備常識。掌握底部件檢驗基本方法,以及內底壓型的基本知識。一、相關知識
(一)鞋底材料的基本性能
用於靴鞋底部的材料稱為底料,製成的零部件稱為“底部件”。鞋底的零部件較多,有內底(包括鋼勾心和半內底)、外底、沿條、鞋墊、鞋跟和跟麵。分為天然材料和合成材料兩大類。
膠粘皮鞋的底材很多,主要有皮革、橡膠、塑料、植物纖維、毛氈、軟木、金屬和特種紙板等材質,現在還在不斷開發各種新材料。
1.天然底革
用作鞋的外底和內底等用途的天然重革,稱為天然底革。常用的天然底革主要是牛底革和豬底革兩種,也有使用羊底革的。其中:天然牛底革以黃牛、水牛、犛牛底革居多,而豬底革特別是羊底革用得較少。
天然底革按其質地分硬底革、軟底革以及新型硬兼軟底革等三種。
2.天然底革的特性
天然底革按用途分為外底革、內底革和沿條革三種。
外底革——用作皮鞋外底的革,多用黃牛皮、水牛皮以及較厚的豬皮製成。
外底革在鞋中是與地麵直接接觸的部分,它與內底部件一同起到保護腳和腳趾在行走中不受外部衝擊和磨損的作用。作為製鞋材料的底革必須具有易彎曲、不易滑倒、耐折和耐磨損等特性,同時由於經常與濕潤的地麵接觸,還要具有一定的耐水性。
內底革——用作皮鞋內底的革,大多用革的次要部位,也可用粒麵較次的豬皮或牛剖層革製作。
內底是鞋的軀幹部件,位於鞋的中心部位,起固定鞋麵連接鞋底的作用,所以也稱中底革。由於內底與腳掌接觸,為了防止因腳汗引起的鞋內濕滑現象,內底材料應具有良好的吸水能力。當使用的鞋底和內底材料吸濕性能差時,人腳經常處於潮濕狀態,很不舒服。因此,內底革除了具有易彎曲、耐折和耐磨性能良好之外,還應具有足夠好的吸濕與排濕性能。
沿條革——用作皮鞋沿條的底革。由於沿條彎曲盤繞,所以需要強韌而富有彈性的軟底革來製造。
天然底革相對密度較大,顏色為較深或淺淡的褐色,表麵具有皮革特有光澤,質地強韌、耐曲折、不斷裂,有優良的透氣性、吸水性和排濕性,是一種優質的天然鞋底材料。
天然底革的鞣製方法不同,對其底革的特性和品質也有所影響。
植物鞣法——底革的吸水性小,耐水性較好,耐熱性差,成革收縮溫度不低於75℃。
鉻鞣法——底革的耐熱性能好,可達100℃不變形,耐磨性能好,吸水性較大,耐水性較差。
結合鞣法——底革的表麵接近於植物鞣,但提高了革的耐熱性能和耐磨性能。
3.天然底革質量優劣的鑒別方法
天然底革的質量優劣是保證皮鞋成品質量優劣的前提。鑒別方法有感官鑒別和實驗室鑒別法。
(1)感官鑒別法經過人的感覺器官,如手摸、眼看、彎曲等方法,對其質量優劣做出鑒別。具有方便、快速、效果好的特點,故是目前生產中常用的一種方法。
感官鑒別的內容有革身、革麵、革裏、切口、色澤幾方麵。
①手摸:用手按牢底革粒麵,另一隻手將底革一端向內彎起,感受革的軟硬力度與彈性;或者用食指和拇指捏住並反複撚揉革身和撫摸,就能感覺到革身的軟硬度、豐滿度和彈性,質量好的底革用手撫摸有溫柔感。
②目測:用眼睛對全革的粒麵和肉麵進行觀察,看平整度、粒麵光滑度、顏色均勻度及有無沾汙等,同時還能觀察到底革傷殘的麵積大小等質量問題。
③切割:用刀將底革橫斷麵割開,可以直接觀察其切口處纖維的緊密程度和有無生心現象,鞣製是否良好以及斷麵的顏色是否一致。
④彎曲:將粒麵朝外彎曲,內彎弧直徑3cm的圓柱體,經彎折180°壓緊,看其粒麵有無裂痕發生,是否發生裂麵;將粒麵朝內彎曲90°,若在彎折處呈現較大的皺紋,即為鬆殼和管皺。
⑤測量:用千分卡尺測量革身,看其是否厚薄均勻一致。
(2)實驗室鑒別法它是通過實驗室內的各種儀器設備對材料的內在質量進行鑒別的方法,是全麵地評定成皮革質量優劣的重要手段。其鑒別的內容包括物理、化學兩類指標。
化學分析——檢測分析底革中各種成分的含量指標。其分析的簡單內容是水分、油脂等。
物理力學檢驗——它是反映底革某些物理性質的一類指標,也是皮革質量的可靠表征。檢驗的內容主要有:抗張強度、伸張率、密度、吸水性等。
4.天然底革主次部位的劃分與厚度測算方法
天然底革的品質好壞與天然鞋麵革一樣存在著明顯的主次部位差異。但天然底革主次部位的劃分不可能采用檢驗麵革的方法:拉、頂、抓、折來判別。由於底革硬挺、厚重的原因,一般情況下隻能按底革的基本部位及其特征來劃分出主、次區域。借以區分底革性能和質量的優劣,以便合理利用。
(1)底革的主次劃分方法整張底革放平在工作台上,在其底革的背麵劃AB直線為背脊中線;在尾部與臀部交界處作與AB垂直的後橫線EF,再從前腋部中間作與AB線垂直的前橫線CD,再連背腹邊線CE和DF,所圍成的四邊形CDEF部位稱臀背部,是底革的主要部位,除此之外的部位為底革的次要部位。
(2)底革厚度的測算方法
臀部測厚點:與背脊中線相距20cm,離尾部橫線EF相距25cm,垂直相交於H點,臀部測厚點。
背部測厚點:與前部橫線CD線相距20cm,距背腹邊線15cm,垂直相交於O點,背部測厚點。
厚度的測定:運用千分卡測量革麵的H點和O點,將測出的數據相加後求其平均值,是該張底革的測算厚度,即其平均厚度。
5.仿底革與合成、再生底革
用化學原料仿照底革的外形和特性用合成方法製造出的底革,由於采用的化學原料成分不同、製造工藝不同,因此仿皮底有不同的品種。仿底革一般厚度規格為2、3.5、5、7mm等4種。
(1)仿底革仿底革是隨著皮鞋工業和科學技術發展而出現的新型材料,由於它有與天然底革相似的外觀和特性,強度與耐磨性好,密度小,資源豐富,加工效率和出裁率高,是一種很好的鞋用外底材料。用來製作組合底。
合成底革是采用化學合成纖維經浸漬的方法製造出的底革代用材料,一般用作皮鞋的內底、主跟和內包頭。
①橡膠類仿皮底:用天然與合成橡膠經硫化法壓製成型的片材,可以有較高的硬度、挺度和彈性,耐磨損和防水性也較好。其外觀仿照真皮底,屬橡膠片材類。
②塑料類仿皮底:塑料是以合成或天然的高分子化合物為基本成分的一種可塑性材料。按照性能要求選擇合適的配方加工成的仿皮底片材,主要采用聚氯乙烯(PVC)或聚酰胺(PA)為基料製造,其硬度和挺度均好,有耐腐蝕、耐摩擦的良好性能,而且耐油性、絕緣性好,價格便宜。使用這類仿皮底,必須采用專用的處理劑,方能確保幫、底的粘合強度。
③橡塑仿皮底:采用塑料與橡膠混用製成的仿皮底稱為橡塑仿皮底。它綜合了橡膠和塑料的基本性能。用聚苯乙烯塑料與天然橡膠、合成橡膠混用,提高鞋底的強度和硬挺度,而且耐磨性是天然牛皮底的4倍,其抓著力(即防滑性)好,耐老化、耐屈撓(曲折)、耐水性均是天然牛皮底無法比擬的。
用聚乙烯、氯化聚乙烯塑料與橡膠並用製造的仿皮底,進一步提高了仿皮底的耐磨性和強度,但在幫與底粘合時必須使用專用處理劑,以確保其粘合強度。
采用橡膠與纖維填充體係,或纖維浸漬膠乳體係的仿皮底,是鞋底材料在仿真皮底和透氣性方麵的一項新突破。
此外,還有采用聚氨酯材料製成的仿皮底,耐磨性很好,輕便舒適,性能優異。
(2)合成底革以合成纖維無紡布為底基,浸漬而製成的底材,稱合成底材,也稱為纖維人造底革(簡稱“纖維人造革”)。主要用來製造內底、主跟、內包頭等部件。這種材料具有較好的硬度和成型性、耐曲撓、彈性好等性能。主要有以下幾個品種:
①合成內底革:合成內底革是專供透縫和膠粘內底使用的一種合成革。它的特點是外觀平整,重量輕,富有彈性,耐彎曲性能強,防黴防蛀性能好。製成一定厚度的片材,顏色呈白色和淺色。
②合成主跟、內包頭革:合成主跟、內包頭革是專供主跟、內包頭使用的一種合成革。規格有厚薄兩類,厚型的適於主跟及需一定厚度的內包頭使用;薄型的主要製作內包頭。通常浸漬的樹脂分為膠粘纖維素和乙烯樹脂兩種,浸漬膠粘纖維素的合成主跟、內包頭革,必須使用溶酯類軟化劑,而浸漬乙烯樹脂的合成主跟、內包頭革,則使用無毒醇類軟化劑進行軟化處理,即可粘合在鞋幫麵與裏子中間,在鞋楦上幹後即可硬化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