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目標]通過本節的學習,掌握成鞋外底質量檢驗、鞋幫主跟和內包頭質量檢驗的基本知識。

一、相關知識

(一)主跟與內包頭的檢驗

1.安裝位置檢驗

一般主跟和內包頭安裝位置的成鞋檢驗,是用大拇指沿幫腳邊牆輕輕按摸,當拇指前後滑動時,可以清楚地感覺到主跟內包頭邊緣的位置。看其是否安裝到位、是否端正、同雙鞋是否對稱。凡符合上述規律並且同雙鞋對稱的,其安裝位置合格。

2.軟硬度檢驗

檢測手段以手感為主。首先檢驗其硬度,用拇指和食指捏在主跟凸度處,也就是後幫中縫高度的1/2附近及以下的部位,適當用力捏壓,以不發生下陷變形情況為合格;內包頭硬度檢驗,用拇指按壓在內包頭前端的1/3之前的部位,要求堅實硬挺為合格。

3.彈性檢驗

在主跟的上口,用大拇指按壓後縫鞋口部位,以感覺鞋口15mm(約為後縫的1/4)左右的範圍內變形柔韌,鬆開拇指後鞋口能自動恢複原狀為合格;在鞋的前幫1/2位置附近,用大拇指按壓,感覺平服柔韌有彈性,釋放之後迅速複原為合格。

4.主跟和內包頭的平服圓正度

從成鞋外觀上看,平整、光滑、無皺褶現象,而且圓正;特別是其主跟和內包頭的邊緣平服無痕跡,應看不出主跟和內包頭的存在為好。幫麵、鞋裏與主跟和內包頭之間粘牢貼實,無起殼脫層現象。

(二)跟底與成鞋的平穩度

成鞋的平穩度是皮鞋穿用安全性的必要條件之一,其性能的好壞涉及皮鞋的跟底配合、重心和著地點,以及晃動性等幾個方麵。

1.檢驗成鞋重心與著地點

這裏所說的重心並非皮鞋的物體重心,而是專指皮鞋的穿用重心,由於皮鞋有了鞋跟的支撐,使得皮鞋的使用重心會隨鞋跟的高度而發生變化,鞋跟越高重心也就越會向前移動,而且還會向成鞋的內側方向偏移。為了適應重心的這種變化,需要給成鞋前掌的著地部位一個比較大而又相對平坦的接觸空間,因此,成鞋前掌的著地點應該放在第一蹠趾部位點周圍,前掌蹠趾中心之前的位置上。

2.檢查成鞋的跟底裝配情況

由於鞋跟的大掌麵存在一定的坡度,而成鞋跟座的傾斜與弧度能否與其配合恰當,是至關重要的問題。傳統手工皮鞋和縫製鞋在處理裝跟問題時,必須采用盤條和插跟皮,對跟座的傾斜程度和弧度進行調理和修正。膠粘皮鞋特別是裝配化生產的膠粘皮鞋,一切零部件都在成型總裝之前均已加工定型完畢,已沒有了盤條和插跟墊皮結構,因此鞋跟的高度、大掌的坡度以及安裝位置的靠前與挪後,必將對成鞋的鞋跟平整度產生重大影響,會出現吊襠和撐跟口(也稱撐腰條或抬跟)等弊病。檢驗鞋跟麵是否平穩的方法,與檢驗成鞋穿用重心和著地點的方法相同,隻是把審查的目光由前掌著地點的合適位置轉移到鞋跟天皮麵上。另外,也可采用按壓法進行檢驗,具體方法:將成鞋平放於工作台上,用手指輕按成鞋後縫上邊緣,若出現成鞋前掌向上抬起,即可判定為抬跟;將手放在鞋腔內腰窩部位的內底上,適當用力按壓內底,若發現腰襠下陷和鞋跟向後撇,即是鞋跟吊襠。引起抬跟的直接的原因,通常是鞋跟的配合高度過高,或者鞋跟大掌坡度過小、過平。反之,鞋跟配合高度過低,或鞋跟大掌坡度過大過陡,則易造成吊襠的弊端。吊襠和抬跟等毛病,不僅大大降低了成鞋的穩度,還會帶來一係列的嚴重後果:由於跟麵不是均勻著地,受人體重力的作用,當重力線偏離鞋跟的跟體之外時,會產生鞋跟向後撇或向前撇的問題,輕則造成皮鞋敞口,嚴重時容易造成掉跟或鞋跟柱體斷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