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智慧資本的構成(一)(1 / 3)

在本書“前言”中已對智慧資本的構成做了簡述。本章對智慧資本構成的具體細項從概念到內容做較為詳實的闡述,為論述智慧資本的評價與應用奠定基礎。

一、智慧資本及其組成

1.智慧資本

智慧資本是指能夠轉化為市場價值的知識,即企業所有能夠帶來利潤的知識和技能。智慧資本既是知識經濟的基礎,又是知識經濟的標誌。智慧資本這一新的經濟形式,正成為新經濟的推動力,成為知識經濟時代公司(企業)生存、競爭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一個單位、一個城市、一個國家對智慧資本如果缺乏認識,則對其本身是有害的。如一個國家不能正確確定資源價值,則不可能正確地分配其資源,其結果將導致失業率上升,勞動生產率下降,使國家的競爭力受到削弱。另外,對國家的智慧資本缺乏認識,也有可能看不到國家的潛力。

1992年美國大選爭論的焦點在於美國的經濟問題。許多人認為美國將在後來的年代走下坡路,但這幾年來美 國經濟並沒有下滑,而是出現了奇跡。美國經濟的運行呈現出許多新的特點,最突出的是出現了低通貨膨脹與低失業率並存的較長時期的持續經濟增長,其被西方經濟學家稱為“新經濟”。這種“新經濟”出現的主要原因是加大了對智慧資本的投入。

對於一個公司(企業)來講,對智慧資本的認識尤為重要。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智慧資本成為獲得競爭優勢的一個重要因素。在知識經濟時代,金融資本和其他傳統的“生活要素”已成為商品,而智慧資本是未來創造收益的實際推動力。如果一個公司(企業)對智慧資本缺乏認識,不加大對智慧資本的投入,那麼無論有多少廠房、多少土地、多少機器,都有可能在不太長的時間內消失掉。

2.智慧資本的組成

智慧資本由三部分組成,它們是人力資本、結構資本和市場資本。

人力資本主要由企業員工所具有的知識、學習知識的能力、技能、發明創造力、完成任務能力等人力因素所構成。人力資本是聯係智慧資本其他組分的中心和紐帶,是智慧資本中最具活力的因素。沒有成功的人力資本,不管公司(企業)的技術多麼先進、市場前景如何寬廣,公司(企業)都難以創造出理想的市場價值。

結構資本是企業的組織結構、製度規範、組織文化等不依附於人力資源而存在的組織形式,它包括有形的和無形的因素。如信息技術係統、組織結構形式、企業形象、知識產權等。結構資本是智慧資本的“基礎設施”,是公司(企業)創造市場價值的重要源泉。

市場資本是指市場營銷渠道、營銷網絡、公司(企業)商譽及客戶評價等經營性資本。在智慧資本向市場價值轉化過程中,企業的經營性資本起著橋梁與催化作用,市場資本是人力資本、結構資本發揮作用的主要條件,是公司(企業)創造市場價值的重要途徑。

二、人力資本

人們現在熱衷於大談“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而“知識經濟”時代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人力資本向貨幣資本的挑戰”。“人力資本”這一名詞的出現本身就意味著一場經濟觀念的革命。過去有誰把“人力”也視為是“資本”呢?而資本的最顯著的特點,就是要能夠“錢生錢”,不斷地擴張升值。過去我們總是把人的勞動能力或具有勞動能力的人稱為“勞動力”,充其量再區分一下“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之間的差別就是了。在“知識經濟”以前的時代,貨幣資本或物質資本是經濟領域至高無上的“統治者”。但時至今日,“勞動力”已不僅僅是一種勞動力,它已經具有了“資本”的性質,並具有了無限增值之可能性,甚至在某種意義上超過了物質資本的“‘可塑性”,正所謂“沒有槍可以有槍”,“沒有炮可以有炮”。“人力資本向貨幣資本的挑戰”,實際上也可以說是“人本位向金本位挑戰”,從特定的意義上,甚至可以說是“人本主義向資本主義的挑戰”。

人力資本主要指人學習知識的能力、技能、發明創造力、完成任務的能力等。在這裏,人與知識是一對應體,它們共同構成人力資本的總體,但是起決定作用的是人。在知識經濟時代,人力資本是全社會的第一資本、第一資源,具備高知識智能的人成為社會的主力。發展知識經濟要確立“能力本位”的價值觀念,要花大氣力培養智力型勞動者隊伍,讓具有高知識水平和創新能力的人享有崇髙的地位,受到社會的尊重。

在知識經濟時代,人力資本是最關鍵的部分,是知識企業實現價值和價值增值的重要基礎。在知識企業中,智力型勞動者在勞動力中處於主力軍的重要地位,其創新者居於舉足輕重的位置,而領導人員的智慧與能力則更是鍵,在某種程度上決定著企業的前途與命運。

就公司(企業)而言,人力資本是指員工具有的知識水平、經驗以及為客戶解決問題的業務能力,還包括員的知識更新、共享公司的知識和經驗的能力。人力資本主要包括領導人員、管理人員、科技人員和普通員工四個方麵。

1.領導人員智慧結構

(1)領導人員素養。指企業負責人應具有的素質修養。素質一般指偏於先天的稟賦和資質,修養一般指偏於後天的培養和訓練。兩者互為因果、不可分割。

其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麵:①政治素質和道德品質方麵,依法行政、公道正派、誠實謙虛、實事求是。②知識素養方麵,掌握政治和法律知識、經濟與管理知識、社會學和心理學知識、工程技術知識。③實際能力方麵,具有較強的決策能力、組織能力、用人能力、控製能力、協調能力、創新和發展能力。④作風方麵,應具有良好的“三風”,即強烈的事業心和謙虛謹慎的思想作風,講究民主和實效的工作作風,同甘共苦、助人為樂和朝氣蓬勃的工作作風。

(2)領導藝術。指富有創造性的領導方法。現代企業的領導者不僅需要掌握各種科學的領導方法和原則,同時也要講求領導藝術努力提髙正確、靈活和熟練運用各種科學的領導方法和原則的能力和技巧,率領和引導職工為實現預定的目標去艱苦奮鬥。領導藝術主要包括:決策藝術,用人藝術,授權藝術,指揮和激勵藝術,抓重點環節和靈活變通的藝術等。領導藝術建立在領導者個人的經驗、素養和洞察力的基礎上。領導人員效能。指領導者實施領導的行為能力、工作狀態和效果。

一般包括以下四個方麵的內容:①用人效能,指選配、組織和使用職員的效能;②辦事效能,指處理與其職能相應的有關事務的效能;③組織的整體貢獻效能;④時效效能。

(3)領導人員能力。是指領導者將所具有的知識轉化為能量的行為與能力,領導者的素養、領導藝術與領導 能,是通過領導能力來體現與實現的。領導能力集中地體現了領導人員的智慧結構。

領導能力主要表現為:

①科學決策能力:能按照科學的決策方法,從戰略到戰術,從宏觀到微觀,從全局到局部,從經驗價值到社會效果,進行周密的論證和可行性分析,審時度勢,果斷決策。

②組織管理能力:善於按輕重緩急分層劃分項目,統籌調度人力、物力、財力,按能級崗位責任管理,合理安排職員工作,運用製度、規章建立工作秩序,髙效管理。

③協調融通能力:顧大局識大體,能發展橫向聯係,拓寬工作渠道,協調不同意見,會商解決交叉性問題,妥善處理突發矛盾或事項。

④社會活動能力:了解宏觀情況,接觸各界人士,針對某一特定目標,進行動員,宣傳主張,貫徹意圖,促成目標實現的能力。

合格的管理人員,不但要具有所需知識,而且還需進行知識綜合,善於再創造,使知識“升值”形成能力。成功的管理包含多種能力要素。管理人員(含管理負責人)的智慧包含以下常用能力項。

(1)洞察預見能力:善於觀察,敏銳反應,見微知著,能抓住事物本質,從動態中發現傾向與趨勢,並依此形成思路,製訂方略,明確判斷,做出選擇。

(2)開拓創新能力:善於利用現實工作基礎,發現潛在優勢,設計發展藍圖。能靈活采取各種措施和辦法,爭取多方支持,創造條件實施計劃,開創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