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時候聽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孩子問他的媽媽,人活著就是這樣嗎?一天三頓飯,早上起來晚上躺下。他的媽媽想了想,自從記事起,就在這個老日頭下不改樣地過來了。於是回答,就是這樣。父母下地去了,當回到家的時候,孩子頭朝下立在水缸裏,永遠與這個世界告別了。我當時似乎很佩服這個孩子的勇氣,但自己有許多夢,並不認為老太陽有什麼對不住自己,所以沒有與人生告別。後來,有些夢變成我生活的現實,有些夢忘卻了,有些夢還是夢。不管是在夢裏還是在夢外,我都真心敬佩藝術家對藝術的追求,真心敬佩愛崗敬業的奉獻精神。
像梵高那樣自殺,我看不提倡也罷,但藝術家的獻身精神、忘我精神、敬業精神,誰又能說不可取呢?作為一名文字工作者,最低限度應從伺候好自己的崗位做起。就是作為一個人,維持生存也好,維護尊嚴也好,持家過日子也好,總須有一定的能力。現代社會越來越要求能力與崗位緊密結合,能力通過崗位體現,生活依靠崗位維持和提高。伺候好自己的崗位,至關重要。如果真的不願意伺候這個崗位了,趁早離開也可以,但換一個崗位,也需要好好伺候它。否則,走一處失敗一處,社會是最不喜歡“敗崗者”的。這裏再講一點我經曆過的事。記得在辦公廳工作的時候,有人說,寫材料的人命最苦。我說,比你苦的人多了!鑽下水道怎麼樣?攀崖打炮眼怎麼樣?鑽黑洞挖煤怎麼樣?背著烈日刨柏油路又怎麼樣?都比你輕鬆舒適嗎?要說有點辛苦,可能是當你寫材料的時候,人家在喝茶水,閑聊天;當你在熬夜的時候,人家在同家人一起看電視,和朋友宵夜;人家已鑽進熱被窩了,你還在費腦筋,熬燈泡,搖筆杆。咱們的同誌善於總結,什麼“喝茶水,尿黃尿,省老婆,費燈泡”,都喊出來了。這樣喊了,似乎寫材料是最苦的,其實,排排隊,寫材料絕對不在前麵。
中國人以勤勞厚道著稱於世。這是中國人的優點,或者正是我們這個人種的優勢,是優勢加長期倡導才形成的無與倫比的優良特征。這就像德國人的特別認真,都應該在上帝的優點簿裏記上一筆。但不知是從誰開始的,耍滑偷懶,也成為中國人的特點之一。我總覺得撇開遠大理想不講,為了自己生存,為了家人有比較穩定的生活,也應該具備一種能力,一種對工作盡責盡力的誠意。我與這個“誠”字特別友好。誠懇服務,誠樸為人,誠實做人,真誠交友,誠心向他人請教,對勞動模範和英雄人物心悅誠服,做一個誠篤君子,都應該是我們樂於追求的。退一步說,自己選擇也好,鬼使神差落身就坑也罷,既然落腳到這麼一個崗位上,與其垂頭喪氣怨命,不如滿腔熱情接受挑戰。這就像捅馬蜂窩一樣,不捅它以前,相安無事,跟咱沒關係,離它遠點就是了;既然捅了,騎虎難下了,就要想辦法製服它,或者說伺候好它,讓人家滿意。
人家的滿意往往與自己的滿意是一致的。一致,大家都好;不一致,麻煩就大了。細想想,是不是這麼個理兒呢?無論你是給部長寫材料,還是給縣委書記寫材料,還是給老總寫材料,寫好了,肯定是領導和自己兩高興;寫不好,返工、浪費不說,尤其要誤事誤人也誤己。無論如何,每做一件事,還是以求好求精為是。有的人耍巧耍壞,還自以為得計,其實是最讓世人看不起的。今天來聽講的,還有一些企業從事文秘工作的朋友,我講得或許離你們的實際遠了一些,但真心熱愛自己的工作這一點,應該都是一致的。這方麵,我想得比較多,話說得也比較重。我是真心這樣想的,並不認為是些一般性的大道理,而是真心話。也許有人不大相信,但我自己是既相信和堅持,又常常以此要求和警示自己的。